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如何取缔假冒商品?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3-16 19:02:04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人民网东京3月15日电(赵松)近年来访日中国游客不断增加,购物成为不少中国游客的重要行程。那么日本是否存在假冒商品?赴日旅游又当如何避免买到假冒商品呢?


假冒商品存在于特定领域


毋庸置疑,造假可能出现在世界任何地方,以严谨著称的日本同样存在造假。例如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学术带头人“STAP细胞”论文造假,不仅给日本的国际形象带来重大损失,甚至有学者为此自杀。


即使在贴近普通民众生活的领域,偶尔也有造假相关新闻见诸报端。《朝日新闻》今年2月17日的一篇报道称,日本京都一家肉食加工企业将从日本九州地区购入的价格相对便宜的鸡肉伪装成该公司的商品,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出售给消费者。该公司社长在向警方“自首”时称,公司每年销售“假冒”鸡肉近8万公斤,获利400万至500万日元,类似造假自2006年开始持续近10年。


“产地造假”是日本食品造假案例中较为多的一种形式,原因是一方面这类造假实施起来相对容易,另一方面,与食品卫生方面的造假相比,大多“产地造假”的食品不会直接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那么较受中国游客欢迎的药妆、电器等工业制成品方面是否存在假货呢?记者就此采访了熟知日本相关情况的专家。


高畑莉沙是日本美天使株式会社的营业部负责人,该公司主要从事化妆品及美容仪器的生产和销售,她称,日本在工业制成品方面确实存在假冒商品,但是数量非常少。她认为,日本的假冒商品主要存在于国际大品牌箱包等领域,这类商品在日本市场人气很高,仿造品易于流通。


“高代价”抑制造假售假行为


美天使株式会社研发部负责人李晓航也赞成高畑莉沙的观点,认为日本很少有假冒商品。他称,日本在取缔假冒商品方面的法律相当完善,而且惩罚力度很大。此外,社会对造假的容忍度非常低,造假成本非常高,这些原因使得日本较少出现假冒商品。


日本《商标法》、《刑法》、《民法》、《关税法》等法律中均有取缔造假售假相关行为的条款。例如《商标法》相关条款规定,在自知是假冒商品的情况下销售假冒商品的,属于直接侵害他人商标权,可能被处以最高10年的有期徒刑,或最高1000万日元的罚款,又或者同时处以有期徒刑和罚款。即便不知道是假冒商品而销售的,如果持有或者销售数量超过一定的范围,也将可能被认定为故意销售假冒商品。


与此同时,日本社会对于造假的容忍度很低,尤其是企业一旦造假,除了面临法律惩罚以外,媒体还将进行大量报道,对企业来说是极大的污点。造假企业丧失了业界和消费者的信任,将遭受巨大损失甚至倒闭。前面中提到的“产地造假”肉食加工企业社长即是在强大的压力下“畏罪自首”的,其后该社长召开了记者会,除了道歉之外,还表示将关闭公司。


另一个类似的案例,日本连锁火锅店木曾路2014年被揭发菜单作假,菜品使用普通牛肉,却在菜单上标注为高级牛肉。造假事件曝光后,客人流失严重,该公司销售业绩一直低迷不振。3月10日,该公司社长宣布辞职。尽管公司社长否认其辞职与菜单造假有关,但是日本舆论分析,此举是为2年多前的造假事件“买单”。


高畑莉沙称,因为日本比较少发现假货,所以日本消费者对于假货的识别能力也比较低,通常也不会在购买商品时想到辨别真伪。李晓航则表示,这是消费者对企业和市场的信任,正是基于法律和道德建立起的社会诚信体系,使得日本较少出现假冒商品。


李晓航以化妆品生产行业的情况举例称,化妆品厂家生产一款商品,需要与容器制造商、外包装印刷商等企业合作,委托他们生产相关包装配件,这种合作通常是长期的,如果是大品牌的委托生产,往往还需要很严格的书面证明。如果要制造假冒其它品牌的化妆品,还需要与多个企业“串通”起来,这是不可想象的。


李晓航还称,日本人力、原材料、物流等各方面成本都很高,造假成本也会很高,即便出于利润考虑,一般企业也不会选择造假。日本存在假冒高级箱包也是这个道理,即单个箱包价格高,并不以“薄利多销”的方式获利,因此有人冒险造假售假。


针对网络上有人称买到假冒日本商品,李晓航称,在网络上购买日本商品时,首先要确保商品来源是正规合法的,并不是所有标注“日本商品”的货物都是日本制造的。另外,日本可能存在一些以外国游客为目标的不良商家和导游,在日本旅游购物时应事先了解相关产品的大致价格,一旦价格异常,就应该提高警惕。李晓航和高畑莉沙都建议,在日本购物时尽量去日本人常去的商场、超市、药妆店,以避免买到假冒商品。(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