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长崎元宵节:日本街头如何挂起红灯笼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私家历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2-22 10:23:32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年节习俗因时代、空间、人群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选择编译的两篇外刊文章讨论了恩施土家族的年夜饭与日本长崎的元宵节。元宵节如何远渡重洋,在长崎街头挂起红灯笼?土家人又如何通过吃年夜饭表达不同的自我身份?


大红灯笼高高挂:长崎刮起的最炫民族风


元宵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对中华民族有特殊的民族凝聚力,而且对于移居日本的华人社区来说,热烈庆祝元宵节不仅成为长崎社区民族情感的重要表达渠道,也为当地社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长崎新地中华街


2003年国际版的《日本社会学学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第2卷第1期发表了一篇从社会学、经济学视角研究日本长崎华裔庆祝特色元宵节活动的文章(Revitalization of Local Community and Ethnicity: Nagasakis Lantern Festival Among the Immigrant Chinese),作者王伟是日本香川大学(Kagawa University)经济学系研究世界社会与文化的一名教师。


为什么近些年长崎元宵节变得流行呢?在作者看来,移居长崎的中国移民所掀起的民族复兴运动和长崎等地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是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而且这两方面的特点又在全球化浪潮中不断变化着。


江户幕府闭关锁国时期,长崎是日本唯一的对外贸易门户,中国移民(the Kakyo)也较早移居此地;明治时期,来自中国福建的移民逐渐成为长崎的主要外来移民。时至今日,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和全球化浪潮来袭,长崎发展成为东亚多边贸易的一个重要战略中心,不仅注重发展重工业、国际金融产业,也在努力刺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长崎发展的成功,不仅与它自身丰富的移民历史文化资源息息相关,也与400年来它与东亚国家间绵延不断的交往分不开。


自1571年港口开放以来,长崎便积极与外国进行文化交流,逐渐成为著名的历史古迹和旅游度假的胜地。然而,冬季长崎的旅客流量却远低于春季和秋季。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新地(Shinchi)唐人街的元宵赏灯节便成为一个选择。


在长崎市政府的支持下,当地华人社区协会开始举办起一年一度的节日欢庆活动,而且这一活动逐渐扩大为整个城市的节日,成为著名的长崎元宵节。现如今,长崎元宵节将自身定位为亚洲区域的发展方向,也在制定特色城市的旅游推广计划。从中国传统春节节日文化中汲取创新资源,缔造了长崎创建、推广新地唐人街购物街的春天,也开辟了当地移民和企业繁荣发展的新天地。


除了促进经济繁荣以外,对于融入日本主流社会的华人社会来说,中国原有的语言和生活方式伴随代际而呈现直线下降趋势,这些危机迫使华人社区重建族群认同以增强自身的民族凝聚力。通过举办中国传统春节活动,恰恰成为维护当地华人社区族群认同的媒介。在不同文化群体的社会中庆祝元宵节,有利于彰显新一代华裔独特的文化,也有助于加强同一族群的民族认同感。



长崎灯会


土家人年夜饭里有秘密


恩施位于湖北西南部,是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在地,清《潭阳竹枝词》这样描述恩施春节特色年饭“社蒿”:“五戊经过春日长,治聋酒好漫沽长。万家年后炊烟起,白米青蒿社饭香。”2005年版《现代中国》(Modern China)第3期就刊载了一篇关于“社蒿”的文章(The New Year’s Eve Dinner and Wormwood Meal: Festival Foodways as Ethnic Markers in Enshi Prefecture),在作者看来,春节社饭是恩施地区不同姓氏血统富有特色的饮食方式。


作者吴旭,原为加拿大阿尔伯塔(Alberta)大学人类学博士(2003)、博士后(2004-2005),加拿大萨省大学人类学助理教授(2006-2008),2008年至今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主要研究食物人类学和民族植物学。


区域和血统是少数民族确立族群自我意识的基本模式。学界对于为春节献祭的社饭和油茶是否归属于土家族、苗族、侗族争论不休。全文通过分析恩施人过春节准备的社饭,有助于理解当地族群的自我身份和族群信仰问题。


人类学研究表明,食物象征着人类积极投入身份表达之中,社饭是多元社会中集体身份的一种重要标记。即使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仍无法改变这种强有力抵抗文化变迁的饮食方式。此外,节日对于人们保持身份认同同样重要。正如人类学家所言,中国民众也在依靠自己的周期性节日来加强他们的身份认同。


比如,有些恩施人过春节,会选择提前吃年夜饭,这实际上表达着当地人独立支系的身份。作者发现,在受访的村民中,吃年夜饭至少有七个不同的时间点,而且不同血统的支系在准备年夜晚餐种类时也有很大差别,以显示各个家族为春天献祭的独特饮食方式。



土家族年夜饭“社蒿”


即使大多数村庄大多数血统新年吃的食物大致相似,但不同血统家族吃年夜饭的时间、禁忌和礼仪却存在着微妙的变化,通过享用年夜饭来区分不同的血统。恩施地区的除夕年夜饭方式,各家所有成员聚在一起庆祝,是为了加强不同支系乡民的身份血统意识。正如当地的一位老村民所说:“因为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背景’,他们准备的除夕晚餐也必须遵循他们祖先的故事和家庭传统。”


恩施地区的风俗和身份一般由特定血统决定,因此,官方划定的种族类别显然不足以作为分析不同种族文化的载体。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