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式教育”何以输出海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2-9 9:36:04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陈洋


在日语中,“教育”一词分为两个部分。“教”有鼓励、使模仿的意思,而“育”则有小孩成长、养育小孩的意思。因此,从“教育”二字不难发现日本人对教育的认识——既要教授学生知识,又要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


日本现行的六·三·三·四学校教育制度始于1945年,而自1960年代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所以“日本式教育”被视为是推动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日本人的礼貌礼仪、守秩序、集体观念以及将近100%的高识字率等也常常被归结为“日本式教育”的结果。所以,最近几年日本的教育体系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高度关注。


2015年8月26日,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宣布从2016年开始向海外推广“日本式教育”。这其中包了括教材编订、运动会、学艺会、饲养小动物、学校给食制度、学生轮流扫除、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辅导班等。笔者认为从这次文部科学省准备推广到海外的具体教育项目中便可见一斑,比如运动会。


运动会在日本有着百年以上的历史。1874年,一名英国教官在东京筑地的一所海军学校内组织了“竞斗游戏会”,这可以说是日本运动会最早的雏形。然而,“运动会”一词正式开始在日本被广泛使用,则是在1883年东京大学举行体育比赛的时候。东大将这样的多项体育运动竞赛会翻译成了“运动会”,此前还有北海道的札幌农业大学将其翻译成“力艺会”等,但最终只有东大的翻译被一直沿用至今。


因学校不同,运动会在日本的一些中学或高中有时被称为“体育祭”或“运动大会”。小学及部分初中的运动会以竞技游戏项目为主,比如二人三脚、拔河、绕障碍走、赛跑、体操表演等,而中学及高中的运动会则主要以田径项目为主,比如接力赛跑、跳远、跳高、扔铅球等。日本中小学校的运动会一般一年1-2次,在春季或秋季举行。同时,各中小学校大多会从运动会举行的半个月甚至1个月前开始准备,由此可见其受重视程度。


如今日本中小学校的运动会大都在各自校园内的操场举行,然而在早期的中小学校运动会中,因没有自己的操场,校方须向当地的神社或寺庙租借场地。这样一来,当时的参加者并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了神社或寺庙的和尚僧侣以及周边的居民。这一点在现在看来或许很不可思议,但笔者认为彼时的无奈之举却无形中担负起加强日本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的作用,而这一直影响至今。


1960年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各地方的传统社会纷纷受到冲击。因此,为了强化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纽带,通过组织运动会来确立以学校为中心的社会团结观念,进而强化整个地方的连带意识。对于日本学校的运动会,相信经常看日本电视剧或动漫的读者并不会陌生。与中国不大相同,在日本的小学运动会中,总是能看到日本的父母拿着摄像机进行拍摄,除了为小孩加油打气外,也是为了记录下小孩比赛的精彩瞬间以便留作将来美好的回忆,而运动会午休期间,家长们则与孩子们围坐在操场上一起吃午饭。这样一来,通过运动会可以促进家长与孩子、孩子与孩子、家长与家长间平时难得的交流和互动。正如《学习指导要领》中对于学校运动会目的定义的那样——运动会意在培养团结意识、合作、和谐等观念。


与运动会相同,学艺会也是日本中小学校每年必须举行的活动之一。同样,也是根据学校的不同,有时被称为“文化祭”或“学校祭”等。如果说运动会是由学校组织的体育项目的竞争,那么学艺会则是学生自发组织的文化方面的合作。日本中小学校学艺会的主要内容除了有舞蹈、演奏、朗诵、舞台剧这样的集体或个人项目外,还包括学生摆摊贩卖食品、商品的活动,并且有时还会邀请知名人士前来演讲等。


在整个学艺会期间,日本的学生都会将教室加以装饰,同时还会穿上些颇能展示自我个性的服饰。因此,可以说在整个学艺会期间的校园与平时秩序井然的校园完全不同,而按照自我个性打扮的学生也和平时身穿深色调校服的学生判若两人。从这一点,笔者认为可以看出“日本式教育”的一个理念,即给予学生打破常规、展示自我的机会。


日本是一个等级颇为森严的社会,上司与部下、长辈与晚辈、家长与子女有着非常明确的界限,而日本人对秩序又非常地依赖和推崇。所以,当老师与学生这样的等级意识和校园秩序一同出现的时候,无疑将会早早打磨掉正处于青春期学生们的个性。因此,定期在校园举行学艺会,并非仅仅是为缓解紧张的学习生活和丰富的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们提供一次“违反”校园秩序、展示自我的机会,进而培养学生们的创意与个性。


与运动会和学艺会不同,饲养小动物主要是在小学进行,目前在日本的小学校非常普遍。可以说是日本小学给予每一个小学生的一项基本任务。由于学校的不同,饲养的小动物也不同,主要有鸡、兔子、金鱼、蚕等,而小学生们的任务就是每天轮流给小动物喂食、清理粪便等。


与现在很多生活在都市的中国小学生一样,日本小学生平时也很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为此,日本的小学通过设立饲养小动物这一教育活动来为小学生们提供接触大自然和小动物的机会,以此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爱护动物、拥有好奇心、具备思考力和丰富的人格等。因为饲养小动物并非简单地喂食,还需要考虑到它们的习性、健康状况,同时被照顾的小动物相当于把它自己的生命“委托”给了照顾它的小学生,所以笔者认为通过这项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和对“出生-成长-繁殖-生病-死去”这一生命循环的认知。


可见,“日本式教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亲近自然。但“日本式教育”并非完美,比如学生间的霸凌、上课自由散漫、逃学、挑衅教师、打架斗殴等也一直困扰着今时的日本教育界。


(作者系日本东洋大学社会学研究科博士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