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幻想国度日本 东京美术馆看见未来的未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30 19:49:37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东京美术馆


作为全球最善于幻想的国度之一,日本永远走在潮流的最尖端。放眼望去,由形形色色奇特建筑构成的东京,俨然就是一座通向未来的神秘都市。而矗立在东京港区六本木的新国立美术馆,以其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造就出一种“看见未来的未来”。


东京美术馆


在日本这个奥特曼与怪兽齐舞、钢达与圣斗士共飞的幻想岛国上,之前一众美术馆建筑虽然洋气又国际化,但始终缺乏某种摄人心魄的魅力,这让一贯追求“极致”的设计和开发理念、始终走在世界前列的日本建筑大师们耿耿于怀。于是,作为建筑领域的领军人物,年近七旬的黑川纪章终于动手了。


黑川曾经设计过广岛当代艺术博物馆、名古屋城市艺术博物馆和大阪会议中心,也成就了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和吉隆坡国际机场。这位世界公认的建筑大师,却首次把自己称为一个“哲学家”。他遵循1914年意大利建筑家安东尼奥·圣·埃利亚发表的“未来主义建筑宣言”,反对庄重的、古典的、祭祀的、装饰的、戏剧性的及一切取悦于人的设计,提倡斜线和椭圆的、创造的、富有动态和新意的建筑机体。他认为:新美术馆需要在冲突中贯彻“共生”的理念。“一个重要的共生现象就是它集合了本土化和全球化的特点。我用木头、混凝土、钢铁、玻璃来打造这个建筑,但保留了它们的自然状态,没有改变他们的颜色,这是非常日本化的理念。同时,美术馆的功能又是全球化的。只要方法得当,它有能力贮藏任何形式的艺术品。”


建筑于2002年正式开工,2003年6月正式决定名称为“国立新美术馆”。接着在2006年6月14日完工,于2007年1月24日正式开馆。于是,这座充满惊人创造力的新美术馆最终展现出的,不仅是一座令人过目不忘的未来主义风格建筑典范,更是一道邂逅未来的视觉艺术盛宴,彰显出21世纪人类无拘无束、充满想象力的思维方式。



东京美术馆


耗资350亿日元的国立新美术馆,远比另一位充满未来主义的同僚“东京新天空树”看上去更平易近人。这座地上4层、地下1层的宏大建筑荣膺全日本美术馆最大,但跟其他循规蹈矩的美术馆不同的是,它居然没有一件属于自己的固定藏品。抛开这种大胆的设计理念不谈,单是整座建筑的外观就足以令人赞叹。美术馆的标志是由许多红色线条组成的汉字“新”,由艺术指导佐藤可士和设计,极富冲击力的造型令人印象深刻。


循着大师的脚步,步入这栋水蓝色波浪状的建筑,扑面而来的就是一片高达21.6米的通透式中庭,旁边则是设计新颖的墙壁。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会定格在好像要贯通1层至3层的2个巨大的圆锥上,上面居然巧妙安置了供访客休憩饮茶的两家国际知名咖啡厅,这种开放式的大胆设计在日本绝对独一无二。除此之外,国立新美术馆所采用的波浪形的玻璃帷幕造型,也让第一次来参观的我感觉到了震撼。馆外那些曲线优美而富有极强张力的流线型玻璃幕墙,能够让天然光折射进馆内,配合馆内栽种许多植物的庭园,营造出一派与大自然和谐共融的意境。耐地震、雨水再利用以及地下自然换气、节约资源与地铁连结交通等注重功能性的建筑设施,让整体建筑更具实用性。置身馆内自然波纹的光线下,仿佛也与附近草木繁茂的公园林地气韵相融、声息相间。


美术馆内部的地板全是用婆罗洲的铁木铺设的,一直延伸到美术馆外边的走廊上。无柱式的设计增加了空间的宽敞感和通透性,留给参观者无尽的想象空间。黑川在世时曾如此形容他的设计理念:“这样人们将迷惑自己是在外边还是里边。我喜欢出其不意地让别人感到吃惊,刺激他们的感官。”这些艺术与建筑的巧妙结合用未来主义赋予了美术馆无限可能。正如黑川所期待的那样:“开动你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能看见未来的未来!”


最佳爱情约会地


作为“新贵”,国立新美术馆连同毗邻的三得利(Suntory)艺术馆及六本木之丘内的森艺术馆,构成了东京人津津乐道的“艺术金三角”。值得称道的是,美术馆的门票是免费的,还有可以免费阅读海量资料的艺术图书馆,深受日本年轻人的欢迎。除了无任何藏品这一看点外,这里的另一大概念是“森林中的美术馆”,旨在举办各种可以随时上演或撤换的展览会、展示收藏作品和普及美术教育。馆内设有博物馆商店、餐厅、咖啡厅等设施,全力打造出一家更容易亲近的美术馆。特别是最近法式西餐界的厨艺泰斗——保罗·博古斯掌管的西餐厅隆重开业,这里无疑将成为热衷浪漫氛围的东京人首选的约会热门地点。


美术馆几乎被绿树成荫的庭院紧紧萦绕,这些私密的空间也成为了参观者们小憩的场所。而在天黑得比较早的秋冬两季,暮色降临后整座建筑便会散发出柔和的光线,远望犹如一座漂浮在海上的童话城堡,约会的情侣们往往会忍不住驻足,陶醉在这片虚幻的幸福中。跟爱人坐在咖啡馆里,望着特殊采光设计的玻璃帷幕,哈口热气,便幻化出一种飘向未来的虚无缥缈。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