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武士道》与《菊与刀》的镜子功能

作者:万景路 文章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23 9:14:41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新渡户稻造在《武士道》的序言中清楚写明了写作这本书的动机,那就是因为他的美国妻子、友人等常常向他打听日本人的性格、习俗等等,为了满足西方人欲了解东方人的好奇心,他才写下了这部著述。可以说,他写作此书的动机是很单纯的,而且,他也不是历史学家,在当时的加利福尼亚写作《武士道》时,一辈子大多旅居国外的新渡户稻造身边亦不可能有有关武士方面的详细资料可供其查询、借鉴,他不过是以一个普通日本人对武士的所知做骨干,然后引述了孔子、老子、王阳明的思想以及代表了当时西方最新思想的尼采、马克思理论,把它们融入义、勇、仁、礼、诚、忠义、克己等儒家道德观里,然后,运用西方人的东方主义理论,整合武士形象,最终塑造出了《武士道》中“理想的日本人”。


当时,正值日本以蕞尔小国之力先是在甲午海战中大败表面上尚是亚洲一流的大清北洋舰队,然后又在我旅顺再败沙俄帝国。于是,《武士道》一时洛阳纸贵,成为了西方人探究日本人的主要工具。而这样一部轰动西方的著述传回日本,自然就被力行军国主义的日本军部所看中,从此,《武士道》沦为了日本军部重塑大和魂、宣扬忠君爱国思想的得力工具。事情并非止于此,即使在今天的和平环境里,从日本政客甚至普通日本人的行动、语言中,还时不时的能感受到“武士道”精神对日本人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武士道》仿佛是作者为日本人量身定制的一面理想化的镜子,让缺乏自信的日本人没事儿就照照它,找回点自信来。而且,照来照去,日本人还真就从镜子里照出了大和民族优于其他民族的地方,也正是这种优越感,才让日本人不时的在国际社会惹惹事儿,生生非。


无独有偶的是,太平洋战争接近尾声时,美国政府为了战后有效接管日本,委托人类文化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及日本人,并提供出一部研究报告来。于是,终生未踏进日本半步的本老太通过采访美籍日人、看日本电影以及调阅有关日本的资料,闭门造出了《菊与刀》。还别说,《菊与刀》确实淋漓尽致地描述出了日本人的审美性和好战性之矛盾的对立统一性质。这部著述一出,不仅影响了美国,进而西方,而且还轰动了日本本土。本老太的《菊与刀》是为美国军部提供的研究资料,这就限定了她的着力点是要找出日本人与美国人的不同点来。结果,日本人拿回《菊与刀》一看,发现了日本竟与这个世界有如此多的不同,这就又大大满足了日本人的优越感,满足了日本人特别在意外国人怎么看日本及日本人的心理。无疑,《菊与刀》也成为了日本人没事儿就照照自己的镜子。


人是无法通过自己认识自己的,尤其是不自信而又自傲的日本人。新渡户稻造为向西方人通俗易懂地解释他心中理想的日本人而写出的《武士道》与本尼迪克特为向美政府交差而写出的《菊与刀》,就恰恰起到了镜子的功能,日本人通过这两面镜子时不时的照照自己,虽然有时能照出日本的美来,但以外人眼光来看,却也时不时的照出了日本的“丑”。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