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日本太空预算进退失据
|
作者:倪亚敏 文章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23 9:14:41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今年5月14日,在顺利执行66天太空任务之后,领衔国际空间站(ISS)第39任站长的日本宇航员若田光一成功返回地球。迎接这位51岁资深宇航员兼学者的有鲜花与欢呼,也有学界、政界与舆论界对日本太空预算的新一潮争论。 五年前,日本政府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投入2.5万亿日元从事宇宙外太空开发工作。其中包括在5年内发射34颗人造卫星,2020年完成机器人登月,并进一步提出在2030年将宇航员送上月球。有国际观察者指出,该计划的出发点就是与亚洲范围其他国家(主要是中印两国)相抗衡,至少是要避免日本的航天技术水平越落越远。在此前的20世纪90年代与21世纪初的几年,日本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开销上升,火箭坠地,高校、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间相互扯皮,引发相当的不满。机构改革与整合也因此展开,日本国家开发空间开发署(NASDA)与日本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NAL)和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合并,成为统一的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署 (JAXA)。 五年计划今年期满,JAXA交出了一份还算说得过去的成绩单,上有一系列卫星与太空飞行器(特别是月球探测器与金星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有若田光一和星野亚希等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的作业,尤其值得一提的还有太阳帆飞船以及微卫星系统的成功发射与运行;但成绩单后面还有一些明显的技术败绩,像小行星探测器返回着陆时发生的故障。但此期间更大的问题是(似乎也将继续是),重重干扰因素造成了计划执行时的预算困境。 对日本宇航界来说,一个重大麻烦是资金的分流。在亚太区域特殊的地缘政治大环境下,与中国、印度、朝鲜与韩国的技术竞争常常直接冲击在本国长远利益考量下的长远发展。例如,朝鲜远程导弹的研发与实验,中国载人飞船的顺利升空,都会在日本相关部门产生振荡,诱发启动与深化相应抗衡乃至超越项目的冲动,而即便是实验性质的启动,也都在吞食预算大饼,直接间接造成主体计划的弱化。日相安倍晋三执政后,在其强势经济政策主导下,日元于近年显著贬值,这也侵蚀着对外合作时可用款项的实际有效额度。 除此以外,日本学界也对日本参与国际空间合作计划的实效性提出了质疑。据《日本时报》报道,自从日本加入该计划以来,共投入了高达8260亿日元费用,2014年度也将为此支出357亿日元。但有专家引用美国粒子物理学家、诺奖获得者史蒂夫·温伯格教授的说法,这种空间站的作业就是样子货,对太空科研没什么贡献,有关开销纯属浪费。日本政界反对派就此几次提出质询,表达了不满。 对此,日本文部科学省回应说,日本的参与在经济上是划算的。美国为此项目担负了绝大部分费用,而日本的相关支出仅为美国的1%,却因此学到了先进的技术应用,促进了国际合作。文部科学省官员强调,对国际空间站的参与,也有着鼓舞青年人关注、投身国家宇航事业的重要象征意义。 现在,JAXA正面临新的五年计划预算难题,增加预算势必成为首要考虑,否则会有项目因财务困境而停摆。但如何协调部门利益冲突、中长期与短期利益冲突,如何面对其他部门要求JAXA削减费用的呼声,以及日本政府如何协调由此派生的国际关系衍生效应,包括协调与美、俄、欧洲机构的关系,和应对亚洲各国的反应,都成了值得多方关注的议题。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