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日本人与曼珠沙华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23 9:14:41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曼珠沙华是来自于《法华经》中梵语“摩诃曼珠沙华”的音译,原意为天上之花,大红花,是天降吉兆四华(曼珠沙华、摩诃曼殊沙华、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之一,典称见此花者,恶自去除。曼珠沙华也称彼岸花,属石蒜科,喜群生。历史上彼岸花在中国又被叫作金灯、赤箭或者无义草。根据中医典籍记载,曼珠沙华既能入药也能成毒。因此,曼珠沙华可谓身份复杂,有点让人既爱又惧,且喜且怖的感觉。 初识曼珠沙华,是在初秋参访日本神社的时候,记得刚刚走近神社,就被路边一片如火如荼盛开中的红花所吸引,那一株株挺拔的根茎,支撑着似菊非菊呈开放状的似血般的优美花形,在周围绿荫的衬托下,就倍儿透着娇艳,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 彼岸花在中国有较长栽培历史,《花镜》中有记载:石蒜冬季叶色深绿,覆盖庭院,打破了冬日的枯寂气氛。夏末秋初葶葶花茎破土而出,花朵明亮秀丽,雄芯及花柱突出基长,非常美丽,可成片种植于庭院,也可盆栽、水养、切花等。可见,在中国,曼珠沙华还主要被视作观赏植物。而日本人把曼珠沙华归类为“归化植物”,认为是随着稻作文化由中国传来时也一并把花种裹带进日本的。但自从曼珠沙华偷渡到日本后,发展至今,日本人却赋予了它更多的新意。 彼岸花在日本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关注,因为它是在彼岸(即秋分)时开花,此时正为日本人秋大祭上坟时节,敏感的日本人自然就会对彼岸花情有所寄。而在传说中,彼岸花是自愿投入地狱的花朵,据说她被众魔遣回后,仍徘徊于黄泉路上,众魔不忍,遂同意让它开在此路上,给离开人界的亡魂们一个指引与安慰。所以,一般认为它又是生长在奈何桥边的接引之花,也因此,彼岸花也被称为“死人花”、“幽灵花”、“地狱花”等。曼珠沙华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舍我精神同样引起了受佛教影响极深的日本人的共鸣。 而更重要的是,彼岸花花开时决无叶,叶出时,花已谢,花叶永不相见。有老话曰:“彼岸花,花开一千年,花落一千年,花叶生生相错,世世永不相见。”于是,日本人看到曼珠沙华时就会激发他们那种“物哀”的悲凉情绪。日本人认为,曼珠沙华的美,是妖异、灾难、相思、死亡与分离的不祥之美。它盛开时那触目惊心的赤红,如火、似血,时时刺激着日本人那脆弱的神经,使得他们对彼岸花是既爱又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对曼珠沙华这种爱惧交织的心理。 不过,日本人毕竟是一种充满着矛盾的生物体,因此,在日本也就存在着众多的赏彼岸花名所,最著名的要数琦玉县日高市的巾着田,每到彼岸季节,500万株曼珠沙华盛开,真正像极了开满彼岸花的地狱“火照之路”。除此,神奈川县伊势原市的日向药师寺附近、爱知县半田市的矢胜川堤防上、长崎县大村市的钵巻山等地,每逢秋分之际,百万株曼珠沙华红衣飘飘、摇曳生姿,也都是日本人赏彼岸花的聚集之地。据说,每至花开之际,日本主要赏花名所都还要加开临时列车以便游人观赏,只是不知赏花的日本人是否在矛盾的心理中看到了彼岸之真、地狱之酷拟或是天堂之美呢?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