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日本素食主义者“难见天日”?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20 6:53:13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吃素的动物叫做草食性动物;吃素的人,叫做素食主义者。素食主义是一种理念和生活方式,而奉行素食主义的人,则被称为素食主义者。或是出于身体健康的考量,或是为了动物的权益的平等,又或是为了践行宗教信仰的要求,这种文化兴起迅速,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素食主义者的队伍不断壮大。 根据美国素食主义者协会的数据,2011年,美国大约有2%-8%的人为素食主义者。虽然,这场听起来是“向文明再迈一步”的运动,却仍有“文明”国家“掉队了”:在日本,相对来说,“见光”公开的素食主义者是十分稀少的。是什么让日本在“素食主义”浪潮之中“淡定自若”?素食主义者也在“地下”活动? 首先,一向以“人性化”著称的日本,缺少了对素食主义者的“关照”。日本可以说是一个“鱼米之乡”。在饮食结构多以鱼肉和米饭为主的主流之中,作为素食主义者,是很难找到合适自己的饮食搭配的。另外,他们苦恼的是,“素食”的餐厅为数不多,然而,在餐厅或小吃店,他们却又不方便问及食物的成分——这更让人倾向于怀疑他们是“骄生惯养”的人;但是,如果“饭来张口”而破戒吃“荤”,却是更不能被自己的良心原谅的。为了避免“纠结”,素食主义者大多也只能在家“闭门造车”。 日本社会对动物的“伪善”,也是原因之一。日本人与动物的“交情”深厚,但是,并没有因此“放一条生路”。人们在传单上,经常可以看到一幅“有爱”的图: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正微笑着与可爱的小猪嬉戏。因而心中对猪“顿生萌意”,也深感日本社会对动物的友好。但这并不是动物保护者的传单,而是超市的猪肉销售宣传画。换句话说,虽然表面上,日本人与动物有着深厚感情,也十分明白从“活奔乱跳”到美味地被摆在餐桌之上的过程中,动物遭遇了“极刑”,却也丝毫没有增加日本人对动物的怜悯,减少对肉类的青睐。故此,这种“性格”使得日本社会少有人会从“保护动物权益”这个角度,号召“全体吃素”。 此外,日本媒体也对素食主义者毫不留情,“赶尽杀绝”。日本社会是一个不太尊重个人选择的社会,日本媒体行业亦如是。在太平洋的彼岸,显得更人性一些:美国好莱坞男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就是一名“坦荡荡”的素食主义者。虽然他“得罪”不少“肉食”者,但并没有影响他的前程似锦。然而,在日本,全然不是这样。毫不夸张地说,日本艺能界人士,不吃肉,连这碗饭也吃不了。此外,不招聘“素食主义者”,也是不少日本公司的“潜规则”。因此,为了能吃“饭”,也只好咬咬牙,违背良心吃“肉”。这种对自己的素食主义者身份“守口如瓶”,也导致了日本缺少有影响力的素食主义号召之声。 最后,即使是有名的斋饭“精进料理”,许多人慕名而来,也不再是为了它的“宗教意义”——怜悯一切生灵;而是为了它的“昂贵”,“时尚”。也就是说,有一部分人实践“素食”,不是为了对动物权益的尊重,对宗教信仰的践行等,而是为了跟随“潮流”。然而,潮流最是变化莫测的,一旦这阵“风”过去,这部分人也就“墙头草”般地倒向另一边。 由此看来,日本的素食主义者的队伍要发展壮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有可能的是,他们仍旧要在“暗无天日”的地方,坚持着他们的“素食主义”。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