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美少女文化”兴盛千余年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19 13:30:1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寻找日本美少女的历史社会土壤


日本美少女文化之所以能够流行,有历史的因素,最早可以追溯到《源氏物语》(1001-1008)时期,甚至更旱。日本古代的贵族、武士普遍蓄养大量后宫,渲染宫廷和“大奥”(编者注:将军的“后宫”)生活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贵族、武士的家宅成为美少女聚集的场所,被传统雅文化津津乐道。这也成为苦于生计、成家立业无着的贫民和渴望往上爬的野心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由于悬殊的等级制度,贵族、武士后宫的真正场景,以及美少女们的真实面目,普通人其实很难得知,因此凭想象渲染后宫场景的“俗文学”在市井不胫而走,思而不得之下,那些让美少女“走人民间”的公主落难或女忍者故事,也就成为“俗文化”里的重要章节。


一些最终爬到高位的小人物一旦有了条件,就会迫不及待地“搜集”高贵美少女的“真身”。笔者查看资料,发现一些贵族、武士的妻子多是10岁左右结婚。大名鼎鼎、出身寒微的丰臣秀吉,爬上关白高位后,便娶了许多年纪幼小、身份高贵的美少女。德川家康30岁出头就当了祖父,年逾六旬还由一位10多岁的侧室添了一个儿子。


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推行西式教育和衣着,少女进入学校,并且以近乎统的、水兵服变种的校服形象示人。和传统日本女性厚实严密的衣着不同,高校女生校服清新大方,“暴露”较多,容易引起男性的丰富联想。而在西化背后,日本视妇女为男性附属品的传统文化并无根本改变。妇女虽获得更多读书、就业机会,但社会仍习惯性认定其结婚后的最终归宿仍是丈夫和家庭。因此“制服时代”就成为青春文化甚至情色文化自由度最大的时段。


进入现代,日本流行文化的读者乃至许多作者,本身要么是高中、大学学生,要么对这个阶层的生活十分熟悉。对他们而言,将“水兵服少女”设定为幻想系文化的女主人公,既容易接受,也是最熟悉的创作元素。流行文化说到底是商品文化,既然商品的客户群和制造者都是对“高校少女”最为熟悉的群体,出现美少女文化潮流就成为必然。这和美国当代流行文化里常出现摇滚青年造型,香港TVB剧中刻画出色的女性角色往往带有中环白领女性特质,道理是共通的。


从社会心理看,我们以往都认为日本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但是,正如美国学者埃德温?奥?赖肖尔在《当代日本人》一书中所说,“日本妇女的地位其实比日常所看到的更重要。……现代日本家庭的核心是母亲而不是父亲,起主导作用的也是母亲而不是父亲。……男孩非常依恋和依赖母亲,是日本人的一个重要心理。”这或许也是日本美少女文化的社会基石之一。


御宅族的出现、“电车之狼”的流行、独特的秋叶原文化和漫画文化,也都对这种美少女现象推波助澜。她们会改头换面,出现在架空、玄幻、情色、打斗、魔法等诸多平台,但“水兵服少女”的本质却宛然可辨。


上一页  [1] [2] [3]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