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哲学私语——情人节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eilan.com.cn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19 12:26:3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每年这一天都会到来,对我来说最屈辱的一天。TV上各种情人节相关节目源源不断缠绵不绝,害得我不得不拼命抑制住心中那火焰滚滚烈焰腾空的怒气。那些节目明显是在对我挑衅,我甚至觉得他们有点欠X,以及我敢断定为此感到困苦的男性不止我一个。如果市面上有卖没有情人节的日历的话,那绝对是爆炸性的畅销啊!至少我肯定会买。


有时我在想,为神马会有情人节的存在?有一说是糕点公司的阴谋,但就当下情况而言,事实已经远远不止这么简单。请看下面一段报道:


“据国际铂金协会日本支部的调查,近来情人节女性向恋人或丈夫赠送礼物的平均金额为1万9240日元,而女性期望一段时间后男性回赠给女性的礼物金额则平均为2万4588日元。将这些范围限定在有恋人或已经嫁人的女性身上的话,差额达到了7000日元以上。


女性赠送给男性的礼物按百分比排列有日常用品·小物件、服装、领带·围巾、巧克力,而女性期待男性回赠的则以钻石或项链占了绝大多数。其中若男性未主动回赠的话,有54%的女性表示会向男性索要。”


不知各位觉得如何呢?从这篇报道中我们看出了女性的阴谋,自此我改变了对女性的看法,不得不承认她们是庸俗的物种。


首先,我们就情人节女性花费的金额和她们期望男性回赠的期待金额做一下对比可以发现,期间会有5000~7000日元的价差。对此女性会有一套说法,即女性宣称她们在礼物上加入了“无形的爱”,但是容我问一下,难道女性所谓的这种“无形的爱”可以用区区的7000日元换算的吗?还是说此举仅仅是在证明女性不需要男性那种“无形的爱”而让男性通过物质来表达吗?听着,说得极端一点的话女性会有如下的台词:


“情人节准备礼物什么的人家压根就不想啦,只是之后可以得到7000日元的利息啦,而且他也不敢说不滴哟~~”


我X!这厚脸皮到这等地步我们还有什么好说??对于女性而言情人节似乎已经仅仅沦为一种纯粹的形式了,何其可悲。


接下来让我们探讨一下女性赠予男性的礼物有哪些吧。首先礼物比例中占最多的“常用品·小物件”所指何物呢?以我个人经验来说就是手机钥匙扣之类的了。话说我个人除了收到巧克力外也就只有收到钥匙扣了……好凄惨。嘛,就暂定为钥匙扣吧,但女性期待男性返增的确实“戒指·项链”居多,这实在令人越想越头疼。能把钥匙扣和戒指相提并论的价值观我实在无法理解。或许女性在得到稻秸做的戒指,或是用地摊上卖的铁丝做成环状的戒指,或是在通心粉穿根线做成的项链后她们也能得到同样的喜悦。


但是,如果有一天我被迫回赠女友礼物时送出上述物品后的下场是显而易见的,要是歪了鼻子能够了事的话也算是侥幸了。而若我无奈的说“把我送给你吧”的话,估计明年的今天就是我的忌日了吧。


此外,据说二名女性中就有一名会在男性未回赠礼物的时候理所当然的向男性索要。并且是丝毫不带浪漫色彩的,仿佛就是在说送礼就是要得到丰厚的回礼般。经常会有台词如:


“我送了个从幽浮捕手里夹到的布娃娃给A君,至少得让他送我个泰迪熊吧。我送了张试听版CD给B君,要是他能送我个音乐盒该多好啊~~。我送了颗蒂罗尔巧克力给C君,他送我盘豪华蛋糕店特制的蛋糕就饶了他吧,嗯。”


等等想法并在自己房间里窃笑的女性是多么的可悲。像这样大搞形式主义也未免太麻烦了吧,还不如直接给女性7000日元来得爽快。干脆把情人节之后的日子定为“给女性7000日元日”岂不更好?当然,若这个节日真的通过国会的话,想必我明天就会逃亡国外吧。只是,就能把“无形的爱”和物质画上等号这点,女性到底是在想什么呢?也许她们什么都没在想吧。



于是,论述到现在,总结一下情人节还是相当具有存在意义的。情人节就是:


1、女生向男生表白的日子


2、男生明白有女生喜欢自己的日子


3、女生向男生强施恩的日子


4、男生尽管不愿意但还是被迫顺从的日子


5、我再次体会到自己不受女生欢迎的日子


6、而后被绝望侵蚀的日子


7、无奈之下吃自己买的巧克力的日子


8、不禁泪流满面的日子


9、宣誓明年改变现状的日子


10、每年不断重复的日子


啊!突然间觉得好想死。但是一命呜呼之后能收到女生巧克力的概率就是0%了,想到这点我毅然在悬崖上停下了脚步。纵然如此,收到巧克力的概率也只是从0%提升到0.0001%而已。


所以,伟大的女性同志们啊,你们就当做是救人,或者就当是爱心活动送我一颗巧克力吧,纵然怀着施舍给乞丐的想法也无所谓。就算巧克力中加入了农药我也会很乐意的吃下死去,这样比得不到巧克力而遗憾归西死不瞑目来得有尊严多了。而且最重要的是,死了之后就可以不必回赠女生礼物了这点也很值得庆幸。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