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日本人的耽美与细腻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15 12:42:29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耽美”一说本来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的艺术家们把摒弃了道德功利性而形成的纯美形式、纯美享受视为最高价值的艺术,并由此形成了一种欧洲的“耽美”艺术思潮。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也因而产生。这股西风刮到日本时首先体现在日本的近代文学中,是为反对自然主义文学而出现的另一种文学写作风格。这里所说的自然主义,就是指以暴露人性丑恶为主的写作风格。而耽美派作家如谷崎润一郎、佐藤春夫、永井荷风等,在当时的作品中都力求体现出纯粹的包含一切美丽事物而又能让人触动心灵的最无暇之美,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官能之美,并陶醉其中追求唯美的文学意义。 《日本国语辞书》释义“耽美”一词也为:把美视为最高价值,并倾心沉醉于美的世界之中。可以说,“耽美”一词自出现于日本,就因契合了日本人的尚美意识从而引起了日本人内心的共鸣,并发展成为后来的耽美文学、耽美漫画,以至完善了日本人的耽美情绪。 不过,即使没有欧洲传入的耽美一说,日本人其实自古也是耽于美之中的。这从他们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并形成诸如由欣赏自然之纯美到创造出枯山水这种抽象的唯美庭园,都可以感觉到日本人基于他们的唯美情绪,对纯美的事物所给予的细腻的维护和极致的创新。这种耽美情绪,时至今日不仅仅只表现在日本的诸如电器、汽车、服装、建筑和饮食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已融入了日本人的精神深处,由耽美意识形成了今天的一种广泛的耽美文化。而由这种耽美意识形成的耽美文化,又时时处处让日本人自觉地耽于唯美之中。良性循环,日本自然也就成为了世界公认的美丽国家。 日本特殊的恶劣地理环境,自古就使得日本人性格里生成了敏感、脆弱成分。而人一旦敏感,性格自然就趋于细腻,而耽美同样也使人变得细腻起来。日本人的细腻却是出了名儿的,对待事物的那种事不厌细毫厘计较行事模式,可以说是到了无微不至登峰造极之地步。初到日本时,有些时候对于日本人的细腻会让人产生一种琐碎繁文的感觉,但久居后就会发现,其实正是日本人的那种事无巨细一概谨慎为之的做法,才让我们享受到了这种由日本人的细腻严谨而给我们带来的诸如出行便利、遇事放心等。每当这些时候,我们才会认识到,其实正是日本人的这种吹毛求疵、纤密较真的行事风格,才最终形成了日本人彼此互相负责的责任链接。相对于整个日本社会,则表现在处处充满和谐、温情和关怀等。虽然很多只是表面功夫,但促成了日本整体社会的“大和”却是不争的事实。 日本人因耽美而变得细腻,而人变细腻了,自然更趋于耽美,耽美与细腻互补,就好似焦不离孟,久而久之,就成就了耽美细腻的日本人。人耽美,表现在表面上就显得优雅;而细腻了,就自然懂得处处为他人着想。也因此,这种拥有耽美细腻品性的日本人,一直以来广受世界欢迎,成为国际社会宠儿,也就是顺理成章了。 不过,对于拥有耽美细腻品性的日本人自己来说,这也不全都是益处。凡事利弊共存,耽美细腻给日本人带来的敏感脆弱就导致他们经常性的神经兮兮,不堪负荷的精神压抑也是其典型的副作用之一吧。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