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日本人大多是以“腹艺”互相沟通的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15 12:42:29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日本语言常被称为“魔鬼的语言”,是非常复杂难懂的语言。由于日本列岛的孤立性和岛国意识及农渔民的心态,日本民族基本上不信任、有时更逃避直接性的言语沟通,所以这种语言非常适合这些岛国民族。所以日文的一大特点就是它常常故意语意模糊,意义不明。连日本人都抱怨这一点。日本著名的法学专家川岛德良即曾说过日本法律太容易被法官操纵,甚至经易曲解,因为一般而言日文并没有“清楚而限定”的意义。另外一名日本名个——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汤川秀树也承认,当他做科学研究时,都用英文思想,因为许多事情,他只能用英文,无法用日文想。 当然,也有许多有学识的人,不同意这种说法,美国前驻日大使,也是著名的日本学专学赖肖尔称:“只要你想要”表达一观念,日文里并没有任何障碍,让你不能以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的。 问题就出在“只要你想要表达”上面。大多数的日本人根本就不愿以清晰、简洁、逻辑的方法表达意思。日本人和日本人聊天时,都想尽办法,避免正面、直截了当的沟通方式,而尽量以迁回,探测对方的可能反应的方法。他们觉得,将话直说出来,就有发生正面冲突的可能,这是日本人最最不希望发生的情势。一般日本人对有话直说的太度,感到非常的不舒服。哈佛大学毕业的文化人类学家国广正男甚至在他的学术论文的注释中表白,将他的思想毫不掩饰地述诸文学,这是日本民族最不舒服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日本人希望完全避免语言的沟通。日文中充满了“言谈是万恶之源”之类的熟语,而日本人之间,大多是以所谓的“腹艺”互相沟通的。 “腹艺”可解释为“心意沟通”,或是“腹语”。“腹艺”形成主要由於日本是单一性民族,人与人之间在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差异非常小,因此一个人可以从另一个人的脸部表情、沉默时间的长短,以及有时发出口中无意义的咕嘟声,来决定他对事情的反应。这种沟通在同一个年龄阶层,同一职业圈,非常之熟练而技巧高超。明明白白的口头语言,只用来表达礼貌、之用,使得语言的艺术几乎要退化了。 我可以举个例子说明”腹艺”在人际沟通中的重要地位。之前我曾访问过一位自民党元老,访问即将结束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您认为菅直人之后,谁会成为下届总理?小泽还有可能吗?……可能因为“腹艺”的作怪,以及他经多年的习性使他无法直接回答我,思索再三,他口中喃喃自语:难呀!怎么说呢?同时,在桌上用手指划了一下“三减二”,即百分之三十的可能性。 当然,这是极端的例子,但日本人这种避免直接沟通和正面答复问题的习惯,确实常常使外国人和日本人交往时产生许多挫折感。如果你想要和日本人有效地沟通,首先就要排除这种挫折感,培养耐心、毅力,学习对日本人那种间接的沟通方式、语气、手式等的观察能力。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