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透视日本的恋声文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9 19:49:51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在东京秋叶原中央大街一座小楼的顶层,有一家特别的咖啡店,这里不仅售卖咖啡、冷饮和茶点,还包括“声音”。这就是日本首家“声优咖啡店”,被称为日本“恋声族”的天堂。声优,顾名思义,是用声音来表演的人,即我们日常所说的配音演员。声优咖啡店的出现是日本恋声文化的一个反映,“恋声族”的疯狂和一般的追星族没有两样。


日本是“恋声的国度”


声优咖啡店今年7月初开门营业,立刻成为秋叶原地区的“名胜景点”,声优咖啡店标榜所有服务生都是专业声优,店内的摆设也如一间小小的录音室,顾客可以根据专门的“菜单”,点名由专业声优担任的店员们为他们朗诵特定的台词,就像亲临动画配音室一样,许多动漫迷听得如痴如醉。


目前店内的声优服务生共有13人。由男声优松风雅也担任店长,松风曾为《樱兰高校男公关部》的凤镜夜及《死亡笔记本》的魅上照等角色配音,算是日本一线的知名声优。咖啡店请专业的剧本作家为自己撰写台词,这些台词按照声音所体现的年龄和性别分为十几个模式,涵盖从几岁的孩子到70岁以上的老人的男女角色,顾客喜欢什么样的声音,就可直接“下菜单”。声优履历和能力不同,提供“声音服务”的价格也有不同,从每次100日元(约合8.4元人民币)到2000日元不等。松风说,一些初入声优界的新人很愿意来这里工作,因为在这里可以充分地和“恋声族”直接互动,更好地磨炼自己。


日本是一个“恋声的国度”。一位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在其著作《声音的历史》中说,日本传统文化包含着“对声音的眷恋”,“不见其面但闻其声”的体验符合日本人所欣赏的委婉含蓄的美学观,美好的声音可以激发他们的丰富想象。这是日本有大批“恋声族”的历史心理根源。在近代,收音机从西方传到日本,并很快成为日本人的最爱,“话匣子”强化了日本人对声音的偏重依赖。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国内电视台大量引进海外译制片,并开始了动漫音像作品的规模性生产,这导致声优的需求量大增,随着《宇宙战舰大和号》等一批早期日本经典动画的推出,日本人在爱上荧屏上的“虚拟美男子”们的同时,也自然对“荧屏后的声音”产生情感寄托,继而爱慕声优和推崇声优文化。为受欢迎动画片追加制作相关角色的广播剧是日本独有的,这满足了“恋声族”延伸收听的要求。


如今,日本的“恋声族”以动漫爱好者为主,其中的“发烧人士”不仅对各种动漫音像作品进行全面收集和“研究”,还对知名的声优展开疯狂的追星活动,其中因过度迷恋声优声音而患上“XX病”(XX为声优名字),难以自拔,甚至导致精神失常的现象并不少见。


对于声优本身的素质,“恋声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曾有痴狂的日本“恋声族”喜欢某声优的声音,结果见到貌不惊人的声优本人后感到“幻想破灭”并自杀的事情。为此近十几年来,日本声优的选拔日益“偶像化”,声优必须“音色俱全”,他们要和艺人一样唱歌、跳舞、办演唱会、演电视剧和做主持人。从2007年开始,日本声优界每年都要颁发自己的“奥斯卡”奖,其中不仅包括剧作配音的最佳男女角色奖,也包括最佳唱功奖、最佳跨界表现奖等。


声优队伍渐趋多元化


日本的声优队伍也渐趋多元化,早期的声优大多出自专业剧团,后来演艺公司也开办附属的声优培训学校,社会上民办的声优学校也如雨后春笋兴起。记者曾经朋友介绍,参观过位于东京文京区的一家私营“声优养成所”,尽管学校不大,但培训课程相当正规,两年的学习内容包括配音理论、基本功训练、演剧理论与实践,以及到录音棚现场实习等,每周五天课程满满当当,一些课程完全是魔鬼训练法,一个怒吼或哭叫的声音常常连续训练一两个小时。正是由于这样高强度的专业训练,一些日本声优练就了在各种类型声音间“无缝转换”以及“无氧状态”下一口气准确念出大段台词的“神技”。


近年来,由于经济不景气和声优数量激增,声优们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严酷,有统计说超过80%的日本声优“无法单靠配音活着”,有些人甚至一边在便利店打工一边上班。只有少数“巨星声优”能拿到高额薪酬。不过依然有不少日本毕业生明确表示“我要做声优”,对于生长在动漫文化和“恋声传统”中的他们而言,声优这一行“有着特殊的职业魅力”。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