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日本如此重视基础教育
|
作者:杨昌甫 文章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28 8:53:37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交流中心(ACCU)邀请,我作为中国基础教育考察团成员之一,有幸访问了樱花的故乡——日本。期间,参观考察了日本各个层次的中小学、养护学校及其他教育文化设施。通过参观、访问,我对日本教育制度及现状,尤其是日本基础教育改革趋势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增长了见识。 一、视教育为立国之本的国家 日本将教育视为立国之本,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7.7%,高中普及率达到97.1%,大学(含短期大学)普及率达到49%。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明治维新一百多年来,日本的教育现代化始终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面。尤其是二战以后,日本作为战败国,百废待兴,先兴什么?一不是工厂,二不是住房,而是明智地选择了办学校。日本人在最艰难的时期勒紧裤腰带办教育,其战略眼光和远见卓识确实令人钦佩。日本的教育投入一直居于较高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5%左右,国家文化教育预算大致占国家预算的7.5%-7.9%,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的教育投入占其总支出的16%-17%左右。和歌山市2002年教育经费投入达到1294亿日元,相当于该市当年财政支出的23.5%。由此可见日本人重视教育之程度。 日本《教育基本法》规定:国民负有使其保护的子女接受九年普通教育的义务;国家或地方公共团体所设学校实施的义务教育,免收学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由学校统一供午餐,午餐的费用由国家补助一部分,由保护人支付一部分。 在日本,受教育的机会是均等的。日本的学校,不管是国立、私立,教育资源的配置基本均衡,在教学设备、设施及师资力量上差别不大,这为均等教育提供了保障。日本的中小学校每个班级以40人为限,如果达到41人,则分设20人和21人两个班。小学的办学规模都不大,所考察的几所小学,一般每个年级设两个班,学校学生总人数300人左右。这样的办学规模及班级编制,便于管理,有利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保障了国民接受均等教育的权利。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日本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完善人格”,“造就面向世界的日本人”和“获得国际社会信赖的日本人”。2002年开始实施的《学习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目标,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学习,独立思考、判断、行动的能力,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自律意识,关心、体贴、同情他人的感情与品格,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除了国家总的教育目标外,我所考察的几所学校也都有各自具体的办学目标。新宿区立余丁町小学校的培养目标有三条,心理目标:把学生培养成能体贴别人,与人合作的人;身体目标:健康茁壮;头脑目标:培养好好思考的孩子。和歌山市立雄奏小学校的办学目标是“造就胸怀宽大,体魄强健,适应国际化的日本人”。和歌山市立星林中学的教育目标有如下五个方面:①尊重个性与自我实现;②提高学习意愿和培养自我教育能力;③重视规章和培养健全身心;④确定连带意识和建设充满活力的校园;⑤培养具备国际性视野和行动力的人才。 日本2002年开始实施的《学习指导纲要》将教育的发展方向定为:让孩子拥有“生存能力”和“宽松环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日本的学校着力淡化考试,小学升初中实行免试,义务教育阶段不搞任何形式的选拔考试。日本教育改革提出七大重点战略:①通过深入浅出的授课提升基础学力;②通过多种多样的社会公益、体验活动,培养精神富足的日本人;③完善安心、快乐的学习环境;④建立受父母和本地区信赖的学校;⑤培养教育专家型的教师;⑥加快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学;⑦确立符合新世纪需要的教育理念。 三、科学的课程设置和自由的教育氛围 日本的课程改革一般十年一次。2002年开始实施的《学习指导纲要》,确立了“综合学习”课程的重要地位,使课程结构由原来的“学科、道德、特别活动”三大板块增加到“学科、道德、特别活动、综合学习”四大板块。“综合学习”课程,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日本社会国际化、信息化等新的变化,同时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有机会体验和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孩子们关心社会的态度、社会生活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学习课程的目标是:①培养儿童自己发现课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②让儿童掌握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养成主动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并开始学会思考自己活动的意义。综合学习课程内容主要为:国际理解、环境、信息、社会福利、健康教育等。综合学习课程在三年级以上开设,每周三课时。可见,日本教育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更重视学生生活能力、生存能力、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