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当中国孩子遭遇日本的“简朴”

作者:刘迪 文章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27 8:15:1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最近,一朋友孩子到东京留学,她刚进宿舍,就哭了,说没想日本生活如此差,哪儿比北京大城市。再吃日本饭,发现随便一份午餐,相当人民币三、四十块,跟国内比,内容却太简朴。于是,她死活非要回国,再不想在日本呆。


这些年,国人生活改善,笔者认识的人,不少搬进百米甚至两百米豪宅,而饮食早超越温饱。此外,中国还有很多傲人大手笔,如青藏铁路、磁悬浮列车等。还有,中国还创造实际城市高楼数量之最。的确,以笔者观察,国内大中城市普通居民生活,如单纯以住房面积、饮食因素看,中国人生活已赶上发达国家。这就难怪家庭较优越的孩子,初到东京,难免被东京的“简陋”震撼。


但是,就像我们不能拿国家总产值跟人家总产值比一样,也不能以自己家的生活跟日本平均生活比,当然更不能拿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跟人家县城、农村比。


以中日来看,至今两国人均GDP,尚有10倍差距,而这10倍之差,如要逾越,可能要花更多的力量。因为,这种差距,已非量的单纯扩大,不是单纯靠投资就可以。更多要在质上下功夫。从这个意义上讲,笔者以为,今后,学日本,对中国来说,意义更大。


今天,中国城市化比率不足50%,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率平均超过90%。中国今后经济增长空间,很大程度在于城市化。如何建大城市重要,如何管大城市更重要。跟欧洲、美国不同,日本城市空间密度较大。在这点上,中日城市具有相同特点。纵观日本城市化过程,没发生其他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贫民窟问题。今后,大量农民将进入城市,因此,日本城市化经验,对今后中国,最值得参考。


记得,到日本后,我最大惊喜是日本的清洁。开始,我以为各个城市一定拥有强大的环卫力量,是“市政管理”的功劳,但后来发现,日本环卫工一是数量少,二是很少打扫街道。那为什么日本街道如此清洁?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无人随地扔垃圾、吐痰,二是居民各扫门前。这看似简单的行为,却是表现发达与不发达的分野。


日本公交系统,值得学习。以东京JR(日本铁路)新宿站为例,每天100万乘客经过,但井然有序。JR东京站是日本铁路枢纽,也看不到人员滞留,十分清洁。再如,尽管汽车人均1辆以上、道路狭窄,日本却少见严重交通堵塞。尽管汽车总量比中国多,但日本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仅为中国1/10。


这些年,日本经济似乎不景气,但以笔者观察,日本人实际生活,并没受影响。夜晚,东京的银座、新宿仍灯红酒绿。涩谷、原宿那些青春时尚圣地,仍人山人海。而日元高企,虽对日本出口不利,但日本主要企业,几乎早将基地移至国外,日元升高,对他们影响不很大。而且,日元升值,还让日本消费者以低廉价格享受全世界的产品。这就是说,日本国内不景气,并不等于日本企业不赚钱,只不过,日本人从单纯的制造者,变成投资者。现在,日资企业,仅在中国,就雇佣1000万以上工人。日本上市公司,其收益,多数来自国外。对“制造大国”的中国,日本跨国公司战略,值得研究。


日本十分强调“做东西”。日本孩子,问他们将来职业取向,最想做的是“木工”,而女孩则想做“糕点师”、幼儿园教师。他们从小即培养动手兴趣、能力。当然,日本不论国家还是企业,最重视研究。很多中国研究者发现,日本人吃饭、穿衣撙节,但搞科学实验,却很“大手笔”,不吝惜。笔者有一友人,在日本某大企业研发部门供职。他们研究某项技术,就尽量申请专利,控制一项技术的上下游所有领域。如此,大企业靠一项技术垄断,可几十年不断获利。而中小企业相反,很多完全依赖高度的个人经验。这些企业并不申请专利,但每个工人以数十年实践经验,加工出的各种高精度零件,航天火箭也能用。在日本街道作坊里,还有很多工人靠身体经验“造东西”,而这种技术,其他国家无法简单模仿。


作为东方社会,日本很重视平等,个人收入差距不算大。例如日本公司总经理平均收入为3000万日元,仅是日本工薪族平均收入的5倍。在城市,不存在严格意义的富人区,平常感受不到贫富的差距。而日本富人多数比较低调,因为,在日本人看来,仅是“富”并不值得尊敬。而且,富人大多要承担更多的风险、责任。一般工薪族可以理解高收入层的不易。


日本人住宅面积,一般都较狭小。尽管私人空间较少,但可供利用的“公共”空间较多。大饭店、便利店以及车站厕所可供一般人使用。公共图书馆星罗棋布,十分便利。咖啡店很便宜,花200日元(15块人民币),可坐2、3小时。各种多功能公用会馆公演各种艺术节目。如笔者家附近有一家音乐厅,常有音乐学校师生表演,很多节目免费。


尽管中国人均GDP迅速提高,但要接近或赶上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怎样走好这条路,邻国日本,仍有很多可资借鉴。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