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现代日本年轻人有不舍得花钱的倾向

作者:王丽 文章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24 17:10:27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现在,日本年轻人有不舍得花钱的倾向。汽车等高档商品不用说,他们甚至不买衣服、不旅游,也不在外吃饭。年轻人为何如此省钱?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储蓄是很自然的行为。可以说,不舍得花钱的年轻人很多。”M1·F1综合研究所中村洋介说。


这个研究所对首都地区居住的二三十岁年轻人的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去年7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中,年轻人将60%以上的钱用于储蓄,且储蓄的一半没有使用计划,只是储蓄而已。


《日经流通新闻》2006年的调查也显示,20多岁的人月均储蓄5.8万日元,30多岁的人月均储蓄5.79万日元。重视养老的年轻人占39.5%,与2000年的调查相比增长了一倍。


对20多岁的人进行采访,听到了与调查结果相符的意见。27岁的药剂师说:“我每月都储蓄,比率大概占薪水的30%到50%。”30岁的公司员工说:“我发现存款余额每月都在增加。”22岁的大学生说:“数万日元的勤工俭学收入有一半储蓄了起来。”在工作前就开始储蓄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


节俭得令人吃惊


当然,这些年轻人花钱非常节俭。年轻人过去喜欢购买奢侈品来犒劳自己,而如今却节俭得令人吃惊。现在,有的人去公共澡堂洗澡或去麦当劳吃个巨无霸,就感到心满意足了。


在对“犒劳自己的消费”的调查中,男女第1位的都是“点心”,男性第4位的是“酒”。


31岁的公司职员说:“自己从来不买新衣服。老家附近有一家旧衣店,回去探亲时多买点,花费不会超过1万日元。”19岁的大学生说:“我尽量不买衣服。在家时穿初中、高中时的衣服。”


汽车是令人神往的高档商品。《日本经济新闻》2007年对在首都地区居住的20多岁、30多岁的年轻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与2000年的调查相比,20多岁的人拥有汽车的比率由23.6%下降到13%,有购车欲望的人由48.2%下降到25%。


不要说开车兜风,就连与朋友喝酒、去有人气的休闲场所玩的机会,也比其他年龄段的人少。


M1·F1综合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在东京几个新休闲场所开张时去逛的人,20多岁、30多岁的人仅占20%,而70%的人在这些休闲场所开张一年也没有去过。他们节假日怎么过呢?


30岁的公司职员说:“我不出门,上网、玩游戏或读书。即使出去,也最多去便利店。”21岁的大学生说:“我在家做菜或搞卫生。即使外出,也是只逛店不购物,或者在书店里白看书。”


M1·F1综合研究所对首都地区(20岁至34岁)白领的问卷调查显示,下班后每周去逛一次街的男性不到一半,女性也不到60%。去逛街的人也只是去便利店或书店。下班后常去喝酒的20多岁年轻人不到10%。


年轻人的节约本领也令人吃惊。31岁的公司职员说:“尽量不呆在家里,这样可以节约水电费,洗澡时间控制在5分钟。”23岁的公司职员说:“一次做很多米饭,放在冰箱里冷冻起来,吃的时候解冻,浇一点咖喱吃。一顿饭的开销控制在100日元。”30岁的公司职员说:“手纸和餐巾纸都从公司拿。”


对未来感到不安


他们为什么能不花钱到如此地步?


26岁的公司职员说:“上网和看杂志,信息太多,不知道买哪个好,结果什么也没有买。”除了“信息过多”的理由外,他们对恋爱和婚姻的意识变化也是原因之一。


22岁的大学生说:“去相亲、游玩的机会很少,无意在穿着和饮食上花钱。”29岁的药剂师说:“我不知道会不会结婚,也许不会结婚。不结婚的话,要一个人生活下去,就必须存钱。”


中村洋介说:“谈恋爱不积极的‘单身贵族’在增加。恋爱是大量消费的原动力。年轻人不愿消费的倾向增强的理由可以理解。打算一辈子不结婚的人也不少。他们没有单身时尽情潇洒的想法。”


至于不愿花钱的最主要理由,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对未来感到不安。


中村洋介说:“他们虽然现在才二十几岁,但对自己老了以后感到不安。”29岁的药剂师说:“我不知道今后会发生什么。”他们几乎一致的观点是,因为对未来感到不安,所以要存钱。


年轻人为什么感到不安呢?20岁的公司职员说:“我也不清楚为什么。也许在我生长的过程中,印象里全是黑色的消息。”


的确,现在20多岁年轻人生长的日本处于泡沫经济破灭的“失去的15年”。神户大地震、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9·11事件,严重的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社会上都是养老金、就业和政治等方面的糟糕话题。现在,又爆发了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


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新时代的“清贫”吗?有专家分析说:“年轻人不是因为有‘清贫思想’,只不过是为了‘自我防御’而控制消费。”


节约、爱惜物品决不是坏事。但是,过于缺乏欲望不是好事。


如果引领今后日本经济的年轻人被茫然的不安所束缚,在消费上无动于衷,那么通过扩大内需来实现经济复苏就会成为“纸上谈兵”。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