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谈日本的传统与自由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22 14:23:13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日本学者再诺贝尔物理学奖,这并不意外。半个世纪以来,在理论物理这块土地上,日本已搞成气候,形成传统。


就说这次获奖的益川敏英、小林诚,两人都是大物理学家坂田昌一的弟子。而坂田昌一(1911~1970)和汤川秀树(1907~1980)、朝永振一郎(1906~1979)都是日本基本粒子研究的泰斗。其中,汤川秀树1949年、朝永振一郎1965年分别获得诺贝尔奖。


其实,论名气,坂田昌一当年并不逊于汤川、朝永二人,只不过他活得太短。虽然他本人无缘诺贝尔奖,但是他弟子为他争气,终于在他去世近30年之后,为他挣了一个脸面。


很多年前,中国人就知道坂田。1963年,国内的《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杂志复刊,第一期就曾转载了坂田昌一的论文《基本粒子新概念》。我们知道,毛泽东对物质无限可分性问题非常关心,所以这篇东西就引起毛泽东很大兴趣。1964年8月,在北京友谊宾馆举办国际科学讨论会,日本代表团长是坂田昌一。8月19日,毛泽东接见他。见面时。毛泽东跟他握手,第一句话就说,“你的文章写得好!”据说,此后毛泽东曾几次对徐涛、周培源、于光远谈起过坂田昌一。


10月7日晚,日本NHK新闻节目反复播放了益川敏英、小林诚以及美籍日裔学者南部阳一郎获奖的消息。而当天东京各报发了号外,次日,日本各主要报刊均以一版头条报道了这个消息。同时,还配发社论。而麻生首相则称赞他们获奖给日本带来一个喜悦的讯息。


读国内消息,在报道诺贝尔奖时,往往会提出,为什么中国人没有获奖者?什么时候中国人能获得诺贝尔奖?其实,这里不光是经济实力问题,而还存在一个我们常常忽视的学术传统问题。


我们知道,汤川秀树与朝永振一郎获诺贝尔奖时,日本经济还没有今天这个规模,尤其是汤川秀树,那个时候日本还是百废待兴。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看到,不论日本对外战争如何折腾,大学中基础研究并没有受到根本影响,尤其是仅仅需要一张纸、一支笔的理论物理学,更是保住了这个传统。


大约十年前,笔者曾参加一项目:日本大学传统研究。笔者走访了一些大学校长,发现日本各大学,都很重视传统,他们将传统视为生命。其实,上边谈的坂田昌一、汤川秀树、朝永振一郎几人,都是京都大学毕业生,而这所大学,强调的是“自由学风”,不论研究还是校内活动,该校都鼓励学生自主独立。这次获奖的益川敏英虽是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毕业,但是他毕业后即在京都大学任教,也可说继承了“自由学风”的传统。


以国内学界的标准,也许益川敏英当年根本无法考入名古屋大学,因为他不太“与世界接轨”。首先,他考研究生时,德语白卷,而英文成绩也很常差。据说他至今还没有申请过护照。以前,很多外国学会邀请他发表演讲,可是他嫌用外语麻烦,一概推辞。而这次去斯德哥尔摩领奖,将是他平生第一次出国。


笔者觉得,我们国内大学,今后招生时,应更加注重学生的研究兴趣、个性。比如益川敏英,在他小时,每天跟他父亲去澡堂洗澡,在往返的路上,他常听父亲讲电动机运转原理、月食成因,这引起他对科学原理的兴趣。他投考名古屋大学时,最大的动机是想师从坂田昌一。


益川敏英是一个性情中人。小时,他总是开着收音机学习、而至今,他仍是开着电视计算、思考。他的学生都知道,益川不喜欢正襟危坐的学习方式,他说,那样会束缚他自己的思想。益川还酷爱数学、杂学,但却不喜欢小说。他同学还记得,他在做助教期间,曾任大学“生活协同组合”(日本大学中的一种自治组织,旨在提高学生教员的消费生活质量)干部。那时,他常抓紧时间,用传单背面计算。晚上,他则找他的同学小林诚侃,讨论共同关系的题目。


笔者以为,大学传统不必强求一致,不必所有大学都去拿诺贝尔奖。看日本大学,并非每所大学都瞄准同一目标,而是各有侧重。比如早稻田大学,建校当年,目的之一是为培养全日本的村长,也是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以,这所学校作为庶民大学,深深扎根日本民间。而毕业生中,大政治家、大新闻工作者辈出。而东京大学,则培养了很多治国官僚,这所学校的学生,在每年高级公务员考试时,人数总是名列前茅。其他如庆应大学,其毕业生则倾向工商业界,在校生中,富家子弟也较多。


这些年来,日本诺贝尔奖得主已有15人,这些获奖者,我们能看出一个学术传统的线索。他们的全国学术机构没有一窝蜂都去争诺贝尔奖,但是几个学术机构,侧重搞一个或几个问题,形成传统。这些机构,也并非一定要投入多少重金,更多还是培养自由、宽容、个性的学术传统。笔者以为,只要中国学界坚持、发扬我们的传统,持之以恒,重视基础理论,尊重学术自由的学风,中国科学界,将会在不远的将来,迎来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