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少子化”成重大课题 问题难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2-7 21:25:17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原标题:日本“少子化”问题难解(环球走笔)


近年来,有不少日本女性在为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生几个孩子而纠结,日本政府也忧心忡忡,出台了多项措施来促进生育。结婚、生子这些本来属于私生活领域的事情,成为日本社会的重大课题。


日本是世界上少子老龄化现象最严峻的国家之一。2013年,日本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比例达24%。而同一年,日本总人口减少了24.4万,连续7年呈自然减少态势,且今后仍将持续。“少子化”与日本女性日趋严重的不婚、晚婚、不愿生育等现象有直接关系。


2012年,日本育龄期女性平均生育子女数仅为1.41人。“少子化”给日本综合国力、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难怪鼓励和促进生育成为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过去,“贤妻良母”曾是一代又一代日本女性追求的人生目标。当今社会,为何众多日本女性选择不生或少生呢?


首先,战后日本传统家庭制度的巨变带来了生育观的变化。生育不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充实家庭生活、体验为人父母的乐趣、维系爱情、巩固发展婚姻关系,成为生育子女的新意义。同时,生育也不再是妻子必须履行的义务。在生不生孩子、生几个孩子的问题上,日本女性有充分的话语权。


其次,日本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对她们的生育意愿产生影响。越来越多的女性珍惜工作机会,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不愿因过早地结婚、生子而失去工作。在一些女性看来,为生孩子而失去工作或令自己生活水平降低,是很不划算的事。在双职工家庭中,女性往往承担工作与育儿的双重职责,不少人身心疲惫。同时,丈夫在育儿上为妻子分担不够,家庭规模缩小也使祖父母一代在育儿上很难提供帮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业难、雇佣状况不稳定以及收入缩水影响着年轻人的生育选择。特别是近10年来,日本经济不景气,社会收入差距较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不婚不育”或“婚而不育”。除此之外,日本养育孩子的费用十分高昂。有数据表明,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公立)毕业所需费用为2900多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73万元),如果上私立大学,费用则更高。再加上高物价、高房费,一些年轻夫妇“想生而不能生”或“想多生而不敢多生”。


近年来,日本出台了各种法律、政策和措施鼓励生育,包括减轻双职工家庭育儿的困难、增加保育所数量、延长保育所时间、推广育儿休假制度、促进年轻人就业和再就业等。但从生育率来看,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理想,日本女性依然“我行我素”,不肯多生。解决日本的“少子化”问题,道路还很漫长。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