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混凝土的东京和艺术的规则

作者:李培林 文章来源:新浪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15 7:25:0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但东京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地皮很贵,所以像东京新宿那样的新商住中心,几乎就没有限高规定。林立的高楼每座都在200米以上,最高的东京都厅大楼高度为243米,坐电梯到顶层鸟瞰东京,有一种“一览众楼小”的感觉。近几年来虽然日本经济不景气,但东京高层建筑却不断拔地而起,据说到2005年前,还将有20多栋200米以上的大楼竣工。在东京的汐留、品川、丸之内、六本木,已形成密集的高层楼群,成为新宿高楼街以外的现代“混凝土森林”。

日本早年在东京建筑的风格取向上,也曾发生过建筑设计的争议。比如老一辈日本建筑家村野藤吾就始终和现代建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建筑大师丹下健三则一直致力于日本的现代建筑运动,并最终成为日本建筑界主流。此后矶崎新的“建筑视觉语言”、黑川纪章寻求的“东洋思想中的现代日本主题”、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简洁质感”,都曾在东京现代建筑史上各领风骚。

  日本的现代建筑越来越追求“国际化”了,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同时代性”,即不仅是追求一种异国情调,更是要和别的发达国家在“现时”建筑上平起平坐。从欧洲到美国,最引人注目的世界建筑大师,如美国的格雷夫斯、埃森曼、屈米、贝聿铭,英国的福斯特、罗杰斯、斯特林,意大利的皮阿诺、罗西,瑞士的波塔等都在日本有建筑设计作品。

  日本的建筑特征和设计追求,对我固有的偏重古典风格的嗜好是一个刺激,也让我反思,我大概天生就缺乏艺术细胞,不理解建筑艺术变化的真谛。

  艺术和技术有相通之处,技术发展到极致,也是一种艺术。不过技术和艺术,大概具有不同的发展规则:技术的发展轨迹,类似于坐标上的一条向上的斜线,它的发展是一种“进步”,从蒸汽机、电到微电子,技术的进步是一种连续,一种不间断的跨越,后者必须把前者作为基础、踏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去触摸头顶那新一片蓝天。艺术则不同,艺术的发展轨迹类似心电图那样的在平面上波线,虽然没有断裂,但有突变,从古希腊罗马建筑、法国哥特式建筑,到现代的立体派、抽象派、视觉派等等,每一种艺术风格都是那波线的一个波峰,达到了它那个时代的无与伦比的顶点,后者在那个框架里再难以超越前者,所以艺术随时代发展,但无所谓“进步”,你很难拿纽约的帝国大厦或悉尼歌剧院与科隆大教堂或北京天坛相比。

  当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技术的进步使得服装、饮食、品茶等生活技术成为类似“琴棋书画”的艺术,同时也使艺术的围棋成为体育的竞技。

上一页  [1] [2]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