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索尼为代表的日企进入巨亏裁员时代
就业难愈演愈烈
随着经济的持续低迷,日本的就业问题越来越难以解决。2011年,15岁至24岁年轻人完全失业率为8.2%,和20年前相比增加了一倍,远远高于4.5%的综合失业率。刚毕业的学生有两成只能从事不稳定的临时工作。
在山梨县甲府市郊外,记者见到今年春季从地方国立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宫田贵弘,正要前往东京都参加研讨会,为的是抓住就职的机会。按日本的惯例,今年春天毕业的学生应该在去年春季拿到工作合同,今年4月毕业立即去单位上班。但宫田没能拿到工作合同,毕业后在家里闲了几个月,这次求职,碰壁的可能性也很大,因为他要和大量明年毕业的学生竞争。日本是一个重视录用应届毕业生的国家,如果毕业时找不到工作,以后就非常难办。不管你怎样强调能力,录用单位都会用怀疑的目光看你:如果你有能力,为什么之前找不到工作?
宫田学的是药学,获得了硕士学位。过去像他这样的硕士生大多在教授推荐下到制药厂工作,现在企业不景气,教授没有太多的“路子”,宫田只能自力更生。宫田本科毕业时没有找到好工作,花钱读了硕士还是一样,这让他感到很无奈。
像宫田这样的年轻人有很多。2011年春季,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学生为7.5万人,是3年前的2倍。相关调查表明,以明年春季的毕业生为录用对象的企业招工人数预计为55.3万人,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每年以大学生为对象的预定招工人数一般在90万人以上。
与此同时,企业招收的正式员工也越来越少。35岁以下的员工中,有30%为合同工。虽然与正式员工干同样的工作,工资待遇却差很多。他们不仅升迁没有希望,还面临着随时被解雇的危险——企业如果效益不好,往往首先拿合同工开刀。
不少年轻人在经历多次求职失败后,干脆自暴自弃,待在家里“啃老”。据有关部门统计,这样的年轻人在日本有70万。
传统用工方式几近解体
当前在日本,即使是正式员工,也早已不是终身雇佣制。作为二战后日本企业的基本用人制度,终身雇佣制是指从各类学校毕业的求职者,一经企业正式录用直到退休始终在同一企业供职,除非出于劳动者自身责任,企业主避免解雇员工的雇佣方式。终身雇佣制与年功序列制、企业内工会并称为日式经营的“三件神器”或三大支柱。
终身雇佣有助于员工养成以公司为家的责任感;年功序列意味着员工工资会按年头增长,使员工感到有盼头;企业内工会则成为反映工人利益的渠道,监督企业不得随意解雇员工。随着泡沫经济的崩塌,日本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企业不景气,解雇员工已成家常便饭。今年,日本的著名企业索尼、夏普、松下、NEC、瑞萨电子因出现巨额亏损,均宣布大量裁员。工会只能在要求涨工资时组织一下游行,在减少裁员方面起不到任何作用。
本篇文章来源于http://www.banyuetan.org/ 原文链接:http://world.banyuetan.org/jjfy/120913/70709.shtml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