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把端午节变成了“男孩节”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724 更新时间:2012/6/15 16:42:15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男孩节

距离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还有些时日,东邻日本则已经开始享受了。每年5月初,日本都有一个全民族盛享的“黄金周”假期。就拿今年来说吧,4月29日是“昭和日”,5月1日是劳动节,2日是星期日,5月3日是“宪法日”,4日是“绿色节”,5日是“男孩节”,前后挪腾倒休,各个企业机构都要放假一个星期左右的。而这个“黄金周”最后一天就是5月5日的“男孩节”,它来源于中国的“端午节”。

中国的“端午节”什么时候传入日本的,还真的说不清楚。不是我说不清楚,是中日两国的学者们都还没有说清楚。其实,端午节在中国最早也只是一个避兵鬼、止病瘟的驱邪禳灾的节日,到后来才扩大为纪念屈原招魂包粽子的内容。在古代日本,五月被称为“斋月”,是插秧迎接田神的忌月。五月五日这一天,成年男人要全部下田耕作,女人则闭关家中“斋居”。日本这个固有的农事生产祭祀习俗,与中国传入的端午节习俗相复合,成为固定的节日。

翻翻尘封的日本文献,其中明确记载端午节的是《续日本后纪》,在仁明天皇承和六年(公元839年)五月条写着:“乙酉,是端午之节也。天皇御武德殿,观骑射。”不过,端午节最早在日本是属于“贵族俱乐部”享受的一个节日,通常只在皇宫内搞一些活动。进入江户时代以后,端午节“飞入寻常百姓家”,皇室、幕府、武士、庶民百姓都过这个节日了,粽子这玩艺也端到桌面上来。

说得再详细一点,日本的粽子是平安时代从中国传入的,当时在皇宫中过端午节时首先作为一种供品来使用,后来从关西地区传向全国。日本的粽子皮不像中国那样单调,而是有白茅、竹叶、蒿叶等等的。所以,日语里又称粽子为“茅卷”。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璐€氭棩鏈鍏嶄腑浠嬭垂甯偍鍔炵悊鍘绘棩鏈暀瀛︼紒
杩樺湪涓虹暀瀛︽棩鏈殑涓粙璐硅嫤鎭煎悧锛熻疮閫氭棩鏈甯綘鎼炲畾锛�
鍏嶉櫎涓婁竾鐨勬棩鏈暀瀛︿腑浠嬭垂鐨勭儲鎭硷紝鏃ユ湰鐣欏涓嶈閽憋紒
鏃ヨ浜ゆ祦鑱婂ぉ瀹わ紝鍥藉唴鏈€鐏殑鏃ヨ鑱婂ぉ瀹や箣涓€锛�
鐣欏鏃ユ湰涓嶈閽憋紝鍏嶈垂甯偍鍔烇紒
鏃ヨ浜ゆ祦璁哄潧锛屽浗鍐呮敞鍐屼細鍛樻渶澶氱殑鏃ヨ瀛︿範璁哄潧涔嬩竴锛�
璐€氭棩鏈鍏嶈垂甯偍鍔炵悊鏃ユ湰鐣欏銆�
瑕佹兂鍘绘棩鏈暀瀛﹀氨鎵捐疮閫氭棩鏈锛�
璐€氬箍鍛婂悎浣滐紝鍦ㄨ疮閫氭棩鏈鍒婄櫥骞垮憡锛屾棩璇煿璁€佺暀瀛︽棩鏈殑鎺ㄥ箍骞冲彴锛�


51La鍏嶈垂鐣欏鍏嶈垂鐣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