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贞子现象已经成为日本的一种文化象征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14 17:03:43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贞子”开始走可爱路线

  小说和电影里的贞子原本是恐怖形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系列商业开发,贞子也开始走“可爱路线”。不少日本年轻人认为,贞子的白皮肤、长头发、沉默和漂浮等特征都是潜在的“萌点”。不少T恤衫上绘着的贞子形象,以及贞子模样的布娃娃、钥匙链都被设计成“很Q很萌”的风格。此次拍摄3D版《贞子》,制片方特意推出了“萌死人的Hello贞子Kitty”。一些小说家和漫画家塑造了不少外表阴郁、但是内心单纯而善良的“贞子式女性”,一些现实生活中额发很长、脸色发白的日本女性被朋友和同事戏称为“贞子”,并不反感。还有日本的评论人士甚至认为,被“可爱化”的贞子不再是黑暗的、可憎的形象,甚至可能成为类似于桃太郎、哆啦A梦那样有亲和力的日本文化代言人。

  日本人有着自己的鬼文化。日本社会学者称,即使在世界范围内,日本文学作品中鬼神的比例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鬼神是日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传统的日本农村,直到今天居民们在炎热的夏夜还靠鬼故事来“消暑”,孩子们开“试胆大会”,“闹鬼”成了一种朴素的消遣方式。也有日本的社会心理学家指出,日本人特别是城市居民的情感容易被贞子这样的幽灵所牵引,反映了他们的孤独、不安定和悲观。还有观点认为,日本人之所以怕鬼而又“离不开鬼”,是由于单调生活和社会秩序压抑下需要“精神的刺激”,通过制造并享受恐怖气氛来进行情感宣泄。

上一页  [1] [2]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