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富有乡土风情的民间传统节日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贯通论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22 8:53:0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秋田县横手地区的“做雪屋”(新年活动之一):做一个纵横2米左右的雪屋,中间设一祭坛祭拜水神。入夜,几个孩子聚集在雪屋里,喝甜酒、吃甜饼。旧时有关在小屋(称新年小屋)里缩减饮食,过避邪生活的风俗,现在日本中部以东地区仍非常盛行。经过演变,如今成了孩子的一种快乐仪式。

  札幌的雪祭(2月第1个星期五至星期天)在举行雪祭的日子里,以动物、神话及传说等为题材,排列着大小各种雪像。通常是在札幌的大街公园里举行。

  博多的“顿达节”(5月3日至15日):所谓“顿达”,是荷兰语Zondag之讹,休假的意思。化装成神话里的神仙骑着马或者穿着盛装的孩子站在彩车上,成群结队、热闹非凡地通过市街,此外还举行形形色色的文艺演出。

  京都的祇园节(7月1日至29日):这是八坂神社的祭礼,起源于9世纪末,为了祈求驱逐瘟疫。16日夜晚,城镇的旧式家庭在屋檐下挂着神灯、青帘,铺上席子,装饰鲜花,竖起屏风,给节日增添光彩。用矛装饰的彩车上,灯光通明,演奏着祇园乐曲。17日绚丽多彩的矛彩车的巡回,使节日气氛达到高潮。

  青森的“睡魔”节(8月3日至7日):肩上扛着大型纸糊的偶人、鱼虫鸟兽,或放在车上,合着笛
子、大鼓的伴奏,一面发出吆喝声,一面热闹地穿街走巷。夜里从里边点上灯火,沉浸在幻想的气氛之中。

  6日夜里到7日,把这些东西送上船,在海面上巡游,这景色真是值得一看。它是点缀青森地方夏日的风情诗。

  这个活动名称好象取自“想睡觉”一词的词干,意为“睡魔”,“驱散睡魔”就是这一节日的发端。

  仙台的七夕节(8月6日到至8日):它是缘由七夕传说的节日,全国都举行七夕节活动,其中的仙台最为有名。家家户户竖起竹竿,上面挂着各具匠心的五彩诗笺或燕尾旗,争相媲美;尤其是在商业街,豪华装饰鳞次节比,凝聚着各种情趣,加深了节日气氛。   秋田的竿灯节(8月5日至7日):这是秋田市举行的七夕节活动,意欲驱散一年里的睡魔,以免妨碍工作。在一根长长的粗竹子上,横系上几根竹子,挂上46个或者48个灯笼,然后在头上、肩上或掌上保持平衡,反复竖立。年轻人还随着大鼓的伴奏献技,做到粗竹子不倒下,以此互比高低。

  德岛的阿波舞(8月15日至18日):据说起源于16世纪末期,当时百姓以跳舞庆祝诸侯进城。随着三弦琴、大鼓、笛子的伴奏,不论男女老少都穿着轻便单和服跳舞。舞蹈简单、活泼,用手打着拍子,舞步轻松有趣,全市居民尽情欢跳,通宵达旦。

  长崎的重阳节(10月7日至9日):这是诹访神社的祭礼。所谓“重阳”指阴历9月9日,缘由于中国的重阳节(据说9为阳数,两个9重复即为重阳)。在这个节日里,跳起中国式的蛇舞,令人想起闭关自守时代唯一的开港地长崎的风土人情。

  京都的时代节(10月22日):这是平安神宫的祭礼。将京都成为首都后1000多年来的风俗习惯按各个不同时代的风貌列队展现,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目睹日本历史画卷的无比美丽。

  男鹿半岛的“驱懒节”(12月31日):“驱懒”一词由日语“生身剥”转讹而来,所谓“生身”是指老在炉边烤火皮肤上出现的黑红色斑痕,也即指生有这种斑痕的懒汉。这是自古在男鹿半岛上流传的奇特的民间活动。青年们戴着假面具,身穿用稻草或者海草作成的短蓑衣,扮成鬼怪的模样,手持纸糊的菜刀、棍棒、草袋等,串门走户,以此告诫懒汉们。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