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的自然鉴赏

作者:范作申 文章来源:贯通论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22 8:43:0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日本列岛处于优越的自然环境之中,四面环海,海岸线所及之处都有绝景佳胜。境内火山纵横交错,构成众多的山脉,山中点缀许多河川、湖沼、溪谷、瀑布。列岛狭长,从西南到东北,动物、植物种类繁多,四季可看到各种各样的景观。生活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的日本人,深深热爱大自然,对自然充满很高的情趣。日本列岛的气温、气象变化比较大,所以日本人的感觉比较敏感,同时具有丰富的艺术性。与此同时,台风、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频繁出现,使日本成为善于吃苦耐劳的民族。
   志贺重昂的《日本风景论》将日本的自然没归纳为三点,即潇洒、美丽、自然本色。
   潇洒:(一)修竹三竿诗人家,梅花百株高士宅。(二)一声杜鹃知何处,淀江渡口新绿流。(三)芭蕉庵外,一泓清绿,青蛙唤雨来。(四)一雨洗空,袅东楼台愈愈高,东山岚翠滴,如眉新月,悬山侧。(五)铃虫声咽秋花路,风清宫城野外秋。(六)老雁一声,寒砧万户,多摩江心,恰看秋月白。(七)南都客舍,所得鹿鸣呦呦。(八)捕鲑网暴斜阳,石狩江村晚。(九)夜雪初晴,分明认得屯田村(北海道)灯火三、四点。
   美丽:(一)绿柳如烟、如画,笼罩名古屋城,隐见楼阁高低其间。(二)桃山(山城)落花,乱点如红雨,布地似锦绣。(三)岚硖樱云,掠微风,夜色朦胧。(四)川中岛四郡,菜花麦苗,黄绿交错,千曲一水屈折其间。上野、信浓群峰,浓淡高下,缭绕于地平线上。(五)二州桥下春潮带雨,脍留渔网上。(六)灌佛之人,归国分寺外,一群少女发插杜鹃而过。(七)樱岛(萨摩)的丹锥火山,篱落环腰脚,绿竹围之,其间柑、柚、臭橙、金桔、朱栾枝条杂接,烟色畦圃高低参差。(八)肥后山间,俯瞰谷下,深数百尺,内有人家树楹,空翠映发,一抹炊烟,鸡声、犬声相闻。(九)驹狱(信浓)峰顶,翠然马尾松,匍匐于如雪的花岗石上,翠抹白,白抹翠。
   自然本色:(一)那须旷野,一望微芒。松林或三或五,苍健高耸。(二)雁渡寒云,白川关外晓色,马匹嘶鸣。(三)秋高气清,天长无纤云,富士高峰,巍然耸立在武藏野地平线上,月中高处芙蓉万朵。(四)北岸沿岸,路左几百尺石璧峭立直插云天。路右临断崖,其下怒涛腾沸,飞喷逆上。(五)立山(越中)绝顶,下瞰百余山岳,一齐收入双眸之中(六)阿苏峰巅,两条喷烟腾空蒸上,轮内陡开平林田畴,村落簇簇,烟火东南起,耕锄驮马隐约在其间。(七)樽前(胆振)山间,大块赭褐色的溶岩相错列,喷火后,高树顿飞,枝干皆无,骨立竦峙处,残月照来一片惨澹。(八)舍子古丹(千岛),满岛积雪皑皑,高处一条喷烟斜沸腾。(九)日本海上,云雾冥合。(十)雷雨鸣门,云色如泼墨。骤雨一过,太平洋上,四望浩渺,半虹消后,红色、丹黄色、黄色的彩云,滚滚涌至天水相连处。(十一)最上川上游,飞泉叠湍,一瞬十里,毛发为之竖立。(十二)仰看大河从天而落,俯听地下奔雷:那智瀑布。(十三)满眸皆梅,月色皎皎。
   与志贺重昂有所不同,芳贺矢一的《国名性十论》将日本人的特征归纳为十点。“忠君爱国”、“敬祖先重家名”、“现实的、实际的”、“爱草木、喜自然”、“乐天洒脱”、“淡白潇洒”、“纤丽纤巧”、“清净洁白”、“礼节做法”、“温和宽恕”。芳贺认为,日本人“爱草木、喜自然”即日本人内心深处的自然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出来。
   西方人著书常常称赞日本姑娘的和服绚丽多彩。日本的秋景很美,将美丽的秋景染在和服上,利用自然美装点自己,这是日本姑娘的特长。从印有大朵的菊、樱、梅、牡丹图案的绉绸、友禅染(染上花鸟、草木山水等花纹的一种缎子)、素花缎子做的腰带到木履的带子都装饰着自然界草木花的图案。就连颜色的名字也取自大自然,如樱色、棣棠色、桃色、葡萄色、黄栌色、木兰色、朽叶色等等。过去,日本妇女的装束多采用重樱、重梅、重棣棠等四季鲜花的图案。也有的采用波涛汹涌的大海图案,腰背上则绣上蔓藤花花样。日本妇女穿上这种和服,给人以典雅的感觉。日本人的家徽也多用植物来表示,如天皇家的家徽是“菊”与“桐”。德川家的家徽是“葵”。此外,还有用桔梗、樱、梅、牡丹、藤、松做家徽的。
   日本的食品种类繁多,其中与自然界各物名称有关的大约占总数一般以上。以植物名为例,牡丹饼、御楸是最有名气的日本式点心,另外还有松风、红梅烧、矶松、桃山、山茶饼、瞿麦饼……,以植物以外的自然景致命名的有洲滨、时雨、越之雪、落雁、盐龟、细石……。还有取形于花木的,如松叶形,菊花形等等。日本名酒“菊正宗”、“樱正宗”“剑菱”、“山川”等也是取名于大自然。日本人烹调鱼类食品时也离不开植物。做好的生鱼片和醋拌生鱼片都得盛在垫着竹叶的盘子里。送牡丹饼的时候,双重食品提盒内一定得垫上南天竹叶,据说这样可以消毒。过去日本有一句俗话“叶碗叶膳”、饭碗周围用金线描绘花木图案。日本漆器、陶器的图案自然也以草木花鸟为主。装抹茶的茶罐是枣形的,日本民间习惯称匙羹为“莲花”。
   日本的居住环境也离不开自然。参观日本式庭院,坐在日本式会客厅里,品尝日本菜肴,使人感到日本人始终与自然环境融洽地结合在一起。就连饭馆的名字也充满自然美。例如“红叶馆”内的单间以“菊室”、“梅室”、“樱室”相称,穿着艳丽的和服的女招待周旋于其间,如果问起她们的名字,也多为“阿花”、“阿松”、“阿梅”、“阿菊”、“阿蝶”之类。
   用植物形容美人也是日本民族的特点之一。日本最古老的文献《古事记》、《日本书经》就已经用樱花、管茅、白萝卜形容美人了。
   日本的插花术、造园术、山水盆景术别具一格,其绘画着色也十分注重花木的本色,飞鸟的自然动态,尽量追求自然的真实性。西式插花法讲究把花枝、花叶去掉,只将花儿插入瓶中。日本式插花按照自然搭配的原则讲究“活花方式”,将带枝叶的花艺术地插在瓶里或者盘里,尽量保持花卉的自然美。将自然景色收入一盆的盆栽也是日本人擅长的艺术表现手法。可以说,日本人是大自然的朋友,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大自然。
   日本文学当中的“军记”、“谣记”、“净琉璃”等等都是以大自然为基调的。秋风使人联想到“孤独和清冷”。春风则使人联想起“温暖”。日本和歌的词汇都有一定的传统规律,每一首连歌都能使人联想起一种自然景致。日本俳句也利用十七个字的小诗表现个人的心境。日本文学名著《源氏物语》如果没有叙景部分,就失去了《源氏物语》的价值。该书描写居住在六条院的女性均喜欢春天或者秋天,所以,她们的性格也因此而不同。
   日本有赏话,赏月的习惯。春天的鲜花、秋天的红叶往往使诗人们诗性大发。日本人隐居时一定要搞盆栽,并从和歌、插花的乐趣中求得安慰。日本人厌世时,大致上脱离世俗,拼命写诗歌,以求精神到达高雅的境界。西方人厌世,便是地地道道的厌世,除了自杀没有其他道路。日本人厌世时,往往摆脱讨厌的人事关系,走到花、鸟、风、月中去,使自己从苦闷中解脱出来。例如西行法师扬言永遁尘世,以花月为拌。
   尊重自然,尊重现实是日本文化的一大特点。单纯、质朴是日本文化的坚实基础。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日本建筑。
  尽管日本的寺院建筑采纳了中国寺院建筑的格式,采用了繁琐式建筑手法,建筑规模宏大。但是,日本人生活的基础——民宅建筑从古至今始终保持纯日本风格。它同中国、印度、欧洲帝王、贵族的豪华宅邸形成鲜明的对照。尽管日本大量吸收外来文化,但对自身的生活方式却始终固执地保持不变。这种习惯是建立在彻底尊重自然和现实的基础上的。日本建筑用材多为原始木料,日本人擅长将大自然纳入庭院建筑构图部分。开放式的房屋结构,与自然浑为一体,与自然保持协调关系是日本建筑的特点。
   日本人对森林的印象始终未能摆脱原始人对森林的恐惧感。他们认为,森林的深邃、幽远是神秘的或者是妖气十足的。无论是文学作品,诗歌几乎没有赞美森林的。
   在日本,无论建筑用材还是生活资源用材,几乎全部使用木头,可以说日本人对木材的浓厚兴趣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很不欣赏木材的故乡——森林。
   由此可见,日本人读自然的感觉并没有完全扎根于现实之中,仅限于概念和细节。所以这种感觉往往是软弱的、不完全的。正是以上原因造成日本人在文化(对自然的再生产)领域独创精神相对较弱而模仿性较强。
   日本人知道在城市里建造盆景式的公园,却不愿在城市里建森林公园。中世纪的日本人曾模仿欧洲城市在江户城正中建立了“仿自然森林”的“山内”。然而知道今天,日本人对森林的兴趣依然不大。
   日本对色彩的认识能够体现日本人固有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日本的《古事记》多次提到“白”、“黑”、“青”、“赤”四种颜色,却很少提及“黄”、“绿”、“褐”、“茶”、“紫”。除了“黄泉”以外,机会没有用过“黄”字。大概原始时代的日本人仅仅用黑、赤、白、青的对称表示色彩体系。到了《万叶集》时代,开始大量使用“黄”、“绿”色彩名称。例如,车持朝臣千年的歌中提到用“黄土粉”染衣服。“黄叶”即枫叶,可见当时的日本人对黄与红的区别还不明显。一般说来《万叶集》中出现的色彩种类很少。正宗敦夫编《万叶集总索引》作了一个统计,其中提到“青”八十次。除白、黑以外。“青”名列第一,如香青、佐青、青海原、青香具山、青旗、青渊、青角发、青柳等。第二位“赤”,书中提到“赤”和“明”弓六十七次。如赤帛、赤驹、茜根、明星、赤僵等。第三位“鲜红”,共三十六次。如吴蓝、罗红、红等。《万叶集》用金形容秋,有“金凤”、“白风”为例。这显然是受到中国的影响。按照传统日本人是用“黄”形容秋天的。可以想像《万叶集》时代是以应季花草、树叶之色为染色基础的。尔后,由于中国染色法的传入,色彩的名称才逐渐抽象化了。
   城户幡太郎的《国语表现学》系统地分析了日本人的色彩表现。他将日语中的色彩名称进行分类,形成植物色类(如嫩草色)、动物色类(如莺色)矿物色类(如铁色)。城呼在分类的基础上,统计百分比,最后得出结论,植物色类所占比例居首位。十分有趣的是,色彩的植物色类与矿物色类所占的比例日语为35%比10%。而英语则为27%比34%。比较而言,英国人往往比其他的欧洲人处于优惠的自然环境中,他们对自然风物有着特别敏锐的感觉,所以使用的植物类色名往往多于其他欧洲名族。尽管如此,相比结果日本语中植物类色名的比重远远超过英语。而且,英语中矿物类色名又占总色名的三分之一。可见日本人喜爱草木的说法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日本保留了一些传统耕作方式,最主要的是水田耕作法。农民根据一年当中水稻的生长规律,将一年分为几个节气,而每一个节气又形成了相应的传统节气活动。在这方面日本同中国有许多共同之处。水田耕作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包含信仰(宗教)成分。农民们根据常日。祭日的交替,组织、安排自己的生活。为了农作物茁壮成长,每逢祭日,他们都要虔诚地祈愿。几乎没一个农业节气都要举行相应的祭祀。对于日本农民来说,“平日”与“祭日”的区别是十分严格的,因为他们认为这将关系到一年当中农作物是否可以获得丰收。随着城市生活的不断发展,农业祭祀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生活在城市里与农业毫无关系的人们参加节气祭祀,仅仅是为了享受一下风土人情。过去与农民耕作密切相关的信仰,如今已经完全抽象化,一般化了。
   大概是由于以上的社会原因,促使日本人养成了“对季节变换十分敏感,喜爱花草树鸟”的传统习惯。
   要充分理解日本人的自然观,必须对日本列岛所处的地理的、历史的条件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日本列岛地处印度洋季节风区域。除了受到自然气象的恩惠以外,同时也蒙受了不少损失。无论就植物生态学来说,还是就人类社会生态学来说,气候都是至关重要的。
   生活在季节风区域内的日本人的生存方式也是特殊的“季风式”的,即“宽容”、“忍让”、日本列岛处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之中,每逢台风季节,台风暴雨猛烈袭击列岛。同时,日本也是世界上降雪量最大的地区之一。这种大雨、大雪的双重自然现象可称为“热带”、“寒带”的双重性格。水稻以及各种各样的热带蔬菜,麦子以及各种各样的寒带蔬菜都是人类创造的,它们需要必要的雨,雪和阳光的哺育。台风可以吹掉庄稼的花芯,会给人类带来威胁。台风那种季节性的、突发性的双重性,形成日本人生活的双重性。湿润的气候丰富了日本人的食物,同时它又以洪水、暴雨的形式威胁日本民族。所以,在日本人宽容”、“忍让”的双重性格中又加入了“热带”的、“寒带”的、“季节性”的、“突发”的特殊成分。
日本人是以特殊的形式接受季风影响的。首先它既是热带的,又是寒带的。既不长期地表现为单调的热带情感,也不长期地表现为单调的寒带情感,而是始终处于丰富的变化、持久的宁静的感情之中。第二便是季节性和突发性。他既不仅仅限于单纯的季节的、规则的变化,也不仅仅限于单纯的突发的、偶然的变化,而是变化的每一个瞬间,都包含着相对的规律性。总而言之,日本人十分擅长感情的流露。这种感情中孕育着持久的变化。这种持久的变化的瞬间又包含着突发性。这种活泼的感情中包含着隐藏在反抗和突发的昂扬中的娴静,即冷静中的激情,战斗性的淡泊。
   日本人喜欢用樱花的潇洒、松树的柔韧、野草的顽固比喻人的性格。可见在日本人性格、情操形成的过程中,植物、山川等自然物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