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地震后企业转移的辩证法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3-15 17:15:16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至于打破封闭的体系,主要是指改变“垂直一体化”的配套方式。日本车企都实行精益生产方式,也就是丰田所谓的“零库存”。零库存固然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提高企业的响应速度,但也存在因为一个小环节而中断全球生产的巨大风险,特别是在封闭供应体系下,某种零部件可能只在一两个工厂生产,但却要供应全球的配套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一个小零件生产中断,其影响也将是全球性的。所以,日本企业开始考虑分散这种风险,如在全球建立辅助的生产基地。

  在这次地震中,供应链中断进而影响其他环节,已经在汽车零配件、电子零部件行业发生,日本企业也开始将视角转向国际,想尝试借鉴国外零部件开放式供应体系。不过,当下日本车企的产能主要在国外,本土销量不足全球的1/6,另外,国内汽车产能的1/2用于出口(2011年受地震影响,本土出口比重只占1/3)。同时,日本汽车企业在全球化、小型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方面都各有所长:丰田、本田的混合动力技术,松下、日产的新能源电池生产,丰田的成本控制等,都是业界共识。

  在其他领域的全球化方面,日本企业也开始加快步伐,比如丰田,已经开始加速在中国产业链转移,2011年10月在常熟发布其新能源技术路线,并如前所述开建投资总额近7亿美元的研发中心。贾新光预计:“2012年日本汽车企业竞争态势肯定格局大变,总体上,日产、丰田等日本车企会对欧美、中国新兴市场一起抓,产能会有一个较大反弹。丰田2012年还会有体系上的较大调整,鉴于美国通用破产重组后取消事业部、大区制取得明显的成效,丰田必然会采取减少组织层级、缩短战线、减少平台、去掉不必要的多元化等措施。”

  把控关键链得以全球化生存

  日本确实是个全球化意识强烈的国家,产业转移从很早就已经开始。从市场供需来看,日本众多企业的主战场都在本土以外;从生存力来讲,无论其国际化过程中带有多浓的本土文化色彩,其全球化的适应力毋庸置疑。但奇怪的是,日本全球商业布局经常被称道的,却是其对于风险的防范动机和措施,比如对“产业空心化”的警觉和防范,而另外两个重要的因素则被忽视,那就是日本全球化过程中的信息获取力和隐蔽的产业链转移战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