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半月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3-9 7:08:02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日本国土面积仅有约37万平方公里,人口却超过1.2亿,是一个人地矛盾突出、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但另一方面,日本又是世界上农业现代化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多项农业指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比如最具战略意义的粮食――大米的自给率就接近100%。农业科技推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半月谈》2012年第4期)

农业发展依靠科技力量

  日本在普及农业科技方面有着完善的法律法规。1958年生效的《农业改良助长法》意在普及有益于农业经营和农村生活的实用知识,扶助农业的试验研究和普及事业,培育高效和环保的农业技术和稳定农业经营,以振兴农业,改善农村生活。

  岛国日本能创造大米自给的奇迹,与他们优化每一个细节分不开。比如针对最费工时的育秧和插秧,插秧机生产企业不断改进机械的插秧方式,稻苗研发机构则配合新插秧方式开发新水稻品种;日本山岳零散,小规模农田较多,企业就专门开发超小型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

  近年来,日本的水稻培育机构正在研制一种新型水稻,其根部能分泌出一种化学成分,既能抑制杂草生长,又能杀死虫卵,以降低农药用量。2008年,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意外地在水稻叶子中发现一种酵母,可有效分解微生物、降解塑料。

  从实验室到田间的技术推广

  为了推动农业自主发展,日本政府于1947年7月制定了《农业协同组合法》,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协同组合体系”(以下简称农协)。

  日本各级农协组织不仅负责把新农业科技落实到具体农户,还负责展示农业科技的成果。东京农协组织每年都在明治神宫举行一次大型农产品展览――东京农业节,截至2011年已经举办了40届。东京地区的农民可以把自己最成功的品种在此展示,有效地宣传了农业科技成果。

  专门负责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在日本被称作“普及指导员”,是政府专门设置的公务员岗位。根据《农业改良助长法》,日本政府和各都道府县政府共同实施“协同农业普及事业”。都道府县为普及指导中心、试验研究机构、农业研修教育机构配置普及指导员,把研究机构开发的技术制成手册,通过讲习会等活动支持农业技术革新。

  普及指导员则具备双重身份:一是作为农业科研机构的开发助理,在新技术的实验室开发阶段就尽可能参与研发全过程;二是作为技术推广员,从实验室出来后,从农协获得农户资料和当地的年度农业计划,挨家挨户拜访,到田间地头进行实际指导,提供农业信息和经营建议,最后将指导过程制成报告提交给农协。

  普及指导员的工作指导方针主要有两个:一是“培养会思考的农民”,充分调动农民自主性,推动新技术改进。二是“现场至上”。农业的问题,最终要在农田里才能获得答案。在汽车普及之前,推广人员骑着自行车穿越各村镇的形象,曾是日本经济起步时期的标志性造型之一。

  日本政府的作用是制定运营方针、支付援助资金、组织普及指导员资格考试、建立合作和联合体制等。2011财年,日本用于协同农业普及事业的资金达到56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5亿元),主要用于各种农业科技普及活动。政府科研机构向农民提供科研成果和接受农民要求从事科学研究,不存在专利问题,也不会让农民出钱,因为政府科研机构由政府拨款,主要任务就是要把科研成果推广到田间。日本农林水产省在网页上每年都会公布大量农业新技术,并制定普及计划。

  和日本大多数行业的科研机构一样,农业科研机构也非常注重其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日本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取消了国立农业科研机构的项目行政审批制度,建立了简明、快速、高效的注册备案制度。新制度生效后,国立大学和国立科研机构的年度科研经费申请表直接由教授填写,在学院通过后就可直接申报,无需审批。只要将申请经费数额备案,事后与实际使用经费进行核实即可。这一举措从制度上简化了繁琐的审批程序,避免了时间的浪费,同时调动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表彰“会思考的农民”

  除了国立农业科研机构、综合性大学农学部和一些私立的农学院,日本还有52所农业短期大学(类似于大专)和434所农业职业学校,为农户的职业教育提供各种便利。
日本农林水产省从2008年开始从普及农业科技成果突出的农民中评出“农业技术之匠”,对获奖者在全国范围内加以表彰。这对农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荣誉,对农民创出的品牌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日本还有很多推广农业科技的组织和网络,如调查研究会、全国普及指导活动研究会、普及信息网络、跨县广域联合系统、农林水产省普及信息网等,常年提供相关信息,开展各种活动,对农业科技的普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半月谈驻东京记者 蓝建中 王一凡)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