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地震灾区仍满目疮痍 清不走废墟盖不起房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半岛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3-6 11:10:21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3月1日,在日本一家媒体工作的徐静波住进了北京建国门的一家酒店,这是他跑中国两会的第16个年头,在这16年里,他生活和工作中最大的意外就是去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在来北京之前,他还在微博上更新着一周前重返地震灾区的感慨。如今的灾区仍旧满目疮痍,重建工作缓慢。尽管如此,最急需修复的并非政府大楼和民居,而是灾民那些破碎的心。 

    建筑师庆幸:“我设计的楼没倒” 

    每年的3月,是中国的“两会时间”。对于此前跑了14年“两会”的日本媒体记者徐静波来说,2011年的3月似乎不会有什么不同。就在去年3月11日凌晨1时,他还更新了自己的第五篇跑回博客,讲述采访湖南省委书记周强的过程。但当天14时30分左右,正在人民大会堂采访报道的徐静波突然接到了日本东京的同事用座机打来的电话:日本发生地震了。 

    在日本生活了20年,徐对于地震并不陌生。来不及和同事在电话里仔细沟通,徐静波只是简短理了一下思路,继续报道中国两会,报社其余记者编辑集中力量做地震报道。 

    当天晚上,在北京的徐静波忙完工作,终于有了时间联系日本灾区的朋友。“拼命给手机通讯录里在灾区附近的朋友打电话,十几个人一个都联系不上。”直到3月12日傍晚,徐静波终于拨通了岩手县花卷市的木村清且先生的电话。“木村说公司里的资料柜和电视机等都砸在了地上,但自己设计的办公楼没有倒。地震后他第一反应就是,要是楼倒了的话,他的一级建筑师的资格该免掉了!”木村是当地有名的设计专家,也是徐静波的老朋友,曾经受邀到中国的大庆帮助开发温泉项目。双方断断续续地说上了几句话,木村一直很淡定,最后还不忘调侃说,“倒掉的资料柜可不是我设计的!” 

    “‘人定胜天’变得多么可笑” 

    事实上,淡定的情绪并未延续很长时间。徐静波发现,随后几天里与木村沟通时,木村的语气越来越沉重。因为木村的老家,岩手县的大船渡市,遭受了海啸的袭击,地震发生后第二天,经日本自卫队、当地警署搜救,已发现200余具尸体。 

    地震一个星期后,木村排了5个小时的队,终于搞到了一点汽油,带了好多的方便面,磕磕碰碰开车到大船渡市,眼看着自己的故乡变成了一片废墟 ,木村先生在电话那一头感叹着,“地狱,那真是地狱!” 

    近万人下落不明、福岛核电站再次爆炸,周边21万民众大转移……一周之内,日本地震一直是全球新闻热点。徐静波也忙完手头工作辗转回到了日本东京。一到东京,他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发生的一些细微变化:酒店的海外客人在地震发生后一个星期就减少了一半。虽然正值樱花盛开的时节,但很少能看到往年外国人赶来东京赏樱花的热闹情景。 

    但真正深入灾区时,徐静波才深切体会到木村先生的那一句感叹。 

    “宫城县气仙沼市有一条很繁华的商业街,商店街的中间区域,有很多家酒吧,我在那里坐了2小时,还唱了《北国之春》。5年前,我还在海边的温泉酒店里住过一夜。”当徐静波到达日本最著名的一个渔港城市、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宫城县气仙沼市时,记忆中的这一切都找不到了。当地人指着远处的废墟,告诉他:“估计应该是在那一个位置。”——道路和垃圾已经搅和在一起,原来城区的轮廓已经消失。 

    “一个城市就那样消失了。那时候你才会明白‘人定胜天’这句话变得多么可笑。”徐静波说。 

    政府缺钱少地连垃圾都挪不动 

    此后几天,背负采访任务的徐静波先后三次奔赴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三个重灾区,这个曾在2008年到四川汶川采访地震的记者,细心体会到了日本地震灾区重建的不易。“中国可以动用民航力量,调集大批军队在第一时间里投入救灾,18个对口援建省市负责灾区恢复重建工作,这种举国动员式的灾后应急机制效果显著,但在日本这不可能。” 

    徐静波曾与日本负责核泄漏事故处理的前经济产业大臣海江田万里先生、宫城县气仙沼市市长、女川町町长等地方官员进行座谈,深切了解了日本灾后重建的困苦。徐静波发现的一个棘手问题是:临时安置房的建设,“钱还是小事,重要的是,没有建房的土地”。其中的原因,一是土地私有制,二是废墟清理困难。 

    由于日本的土地是私有制,建设临时安置房所需要的土地,原则上应该是市政府拥有的“公有地”。而市政府拥有的公有地,大多因为废墟尚未清理无法使用。到今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已经满一周年,但是,灾区废墟垃圾的处理却只能完成5%,原因是灾区没有平地可以建设燃烧炉。同时,周边有些城市担心垃圾中有核辐射物,不愿意接纳来自灾区的垃圾。 

    据估计,灾区目前共有废墟垃圾2000万吨,按照目前的处理进度,估计需要5年以上才能处理完毕,而这将大大影响灾后重建的进程。以气仙沼市为例,要把废墟清理完毕,估计需要3至5年的时间。气仙沼市政府官员表示,曾派出了很多工作人员找用来建房的土地,但要找到一块操场大的土地都很困难。另外,即使找到可以建30套安置房的地块,也大多是处在半山腰,如果在那里建安置房的话,单单道路建设和水电气管线就需要巨额的开支,在地方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市政府显然很难承担。 

    “如何规划城市布局也成了专家们探讨的问题,工业过于集中化或许并不是好事。”徐静波说 ,在这一次大地震中,日本制造业也遭受了预想不到的重创,包括丰田、日产、本田在内 ,日本所有的汽车厂家都出现了长达两周以上的停产。原因很简单,此次地震灾区是日本第三大制造业中心,也就是日本东北地区的制造业基地,尤其是集中了众多汽车零配件制造企业。一旦零部件生产企业被毁停产,整个日本的汽车产业链就会断裂 。 

    遭遇“夫跑跑”妻子掀离婚潮 

    时隔近一年,在赶赴中国参与两会报道的前夕,徐静波第五次奔赴了灾区。他曾到岩手县参观过一批安置房,看上去“非常奢侈”——“里面跟一般的公寓楼住宅没有什么两样,水电煤气一应俱全 ,还装有空调,政府还给每一户人家配置了冰箱、32 英寸超薄电视机、洗衣机。” 

    不过,灾难过去,人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灾区的重建,还有一个更加核心的问题:人心的重建。 

    这次到灾区去,让徐静波印象深刻的一个画面就是在游戏厅门口停放着很多车辆。“这可能是灾区最火的生意了。精神的抑郁让很多人不愿意去工作,他们会觉得每个月都领着12万日元的救济款生活就不错。”当地很多职员一边饱受亲人离去家园被毁的悲痛,一边要振作精神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他们面临的精神压力也不可小觑。 

    此前,NHK电视台曾对161名在避难所里的灾民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有 50%的人处于休业和休假状态,有10% 的人遭到解雇和难以重新开店,两者合计,无法上班和失去工作的人占到了60% 。对于今后的生活,有52% 的人表示无望,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才好,主要理由是:没有了家,没有了工作,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故乡。 

    日本于2011年6月发布的《2011年版自杀对策白皮书》显然也注意到了灾民中的负面情绪。其中提到,地震发生后,灾民可能因生活遭逢巨变引发压力;或因地震、海啸患创伤后应激障碍;或因亲友、熟人遇难或失踪产生悲伤情绪和丧失感,这些因素都令人担忧。 

    郁郁寡欢的情绪中,离婚率曾一度有激增。2011年上半年,徐静波曾采访过东京一家婚姻问题咨询所的池内所长,对方告诉他“电话整天没有停过 ,要求离婚的人实在太多”。其中,引发纠纷的第一大原因是地震发生时,丈夫自己先夺门而逃,把妻子和孩子扔在了脑后。“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的丈夫这么没有责任心”,这是妻子们强烈要求离婚的理由。 

    “在这场巨大灾难中,虽然是全身而退,但是还是会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产生影响的。”很多网友在这一年里不停地感慨,已经深刻体会到“生死一瞬间”,所以要善待生命,善待身边的人 ,善待自己,随遇而安,不过分强求自己和别人 ,一直到终老都要切记! 

    徐静波的一些中国朋友“下了很大决心之后”决定回国工作,也有一些朋友选择继续回到日本,因为家人就在那边。在这堂代价惨重的教育课中,每个人失去了一些东西,但或许也都有所得。 

    文/记者 朱艳丽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