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日本新干线47年“零死亡”的高铁奇迹揭秘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585 更新时间:2011/9/6 13:12:26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3800亿日元投资8年收回 1964年10月1日,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圣火燃起前10天,东京至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正式运营通车,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诞生了。“1号机车可以乘坐987人,但今天的乘客为730人。”日本报纸这样报道他们第一列新干线的乘坐情况。 东海道新干线花费了3800亿日元,全长515公里,采用1435mm宽轨。这一时速超过200公里的高速铁路系统被命名为“新干线”。 新干线运行速度当时最高达到210公里/小时,从东京至大阪间的时间,由先前的6小时30分缩短到4小时,目前的行车时间已减至2小时25分。新干线以其安全、快速、准时、舒适、节能等优越性,博得了政府和公众的支持和欢迎。 新干线投入运营后,每天平均运送旅客6万人次,从而使包括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在内的东海道地区,原本旅客十分紧张的运输状况一下得到了缓和,成为当年东京奥运会和4年后大阪世博会顺利举办的“功臣”。 新干线高达3800亿日元的投资曾引起日本国民“炮轰”,但两年后,它开始盈利,仅用8年,全部投资成本收回,10年间累计盈利达到6600亿日元。一度被贬为“夕阳产业”的铁路,在日本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新干线之父”未被邀请出席通车庆典 新干线的不俗表现令世人惊羡,负责该项目的两位关键人物,却颇受日本人冷遇。新干线通车庆典仪式在东京车站举行那天,79岁的十河信二没被邀请出席,只能孤寂地坐在家里看电视转播。或许是作为补偿,当天上午,他还是被日本国铁邀请到总社参加了开业纪念庆典,获颁天皇赐予的“银杯”。 日本国铁如此对待十河信二,事后遭到媒体痛批。20世纪70年代初, 十河信二的功绩得到认可。日本国铁在东海道新干线东京车站18、19号站台上兴建了“东京车站新干线建设纪念碑”,其上面竖有十河信二的胸像及他喜欢的“一花开,天下春”座右铭,此后他被尊为“新干线之父”。 十河信二的干将岛秀雄,当年追随他从日本国铁辞职,从此离开了前半生为之奋斗的铁路行业,随后成为日本国家航空发展中心负责人。岛秀雄在日本航天航空领域,特别是火箭动力系统方面作出了贡献,被认为是日本战后最杰出的工程师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
51La![]()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