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谈日本人的悲剧情结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5-19 13:43:42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日本发生大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使日本处于水深火热中,巨大的灾难也牵动着中国人的心,著名翻译家林少华先生曾在日本长崎教学多年,也经历“地震惊魂”。3月1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林少华表示,相比其他国家的人,日本人在面对灾难时,往往比较淡定,没有捶胸顿足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更多的是将痛苦放在心里。 ■谈 地震经历 “在日本期间,差不多每月都要体验一次天摇地动” 林少华是著名的日本文学翻译家,尤其是村上春树的作品,他翻译了很多,深受读者喜爱。在地震发生后,许多中国人联系在日本的朋友,关心他们的安危,林少华也在第一时间发邮电给村上春树,得知村上夫妇在地震期间碰巧在国外,没有危险,村上春树也委托林少华感谢牵挂他的读者们。 说起日本的地震,林少华深有感触,因为他就曾遭遇过“地震惊魂”。 “上个世纪的差不多最后几年,我应邀赴日当‘外籍教师’,在长崎县立大学任教3年。教一点‘床前明月光’那个程度的中国文化,上几节例如‘你昨天晚上和谁约会了’那个层次的基础汉语课。”林少华说,当时在日本不到一年的时间,差不多每月都要体验一次天摇地动。轻者像坐在轮船上忽悠颠簸一下,重者整个房屋框架吱呀作响。 有一次,林少华正躺在榻榻米上看书,忽然头顶吊灯摇晃起来,眼看着越晃幅度越大,简直摇摇欲坠,吓得他赶紧拿过坐垫捂住脑袋,缩进墙角一动不动了。一两分钟之后,他小心地起身,从窗户向外看去,想看看外边是什么动静,可院子里静悄悄一个人也没有,只有远处两个小孩在午后的阳光下踢皮球,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林少华调侃地说:“估计当时偌大住宅小区里拿坐垫捂脑袋的仅我一个中国人。好在没给他们瞧见,瞧见了岂不有损中国人形象,笑我堂堂中华男儿胆小如鼠。其实非我辩解,真正上战场我也未必就捂住脑袋。少见自然作怪,多了习以为常。” 1995年日本的神户大地震发生时,林少华也在日本,因为是在长崎,所以影响不大,但他的朋友差点没命。“当时一起从国内去日本的朋友在神户一所大学,地震发生时,他正在房间睡觉,因为强烈的摇晃,床一下子从窗口滑到了门口,随之窗子边上的书柜砸在了刚才床的位置,侥幸捡回一条命。” ■解读日本人 “新年电视上的保留节目是唱悲伤的歌” 这次日本大地震,伤亡了很多人。电视上有个母亲接受采访说,眼看着自己的女儿被海啸卷走。面对电视镜头,这位母亲没有哭天抢地、悲痛难抑,她的表现让很多人不解。林少华说,有这种疑问是因为对日本文化、日本人的心态不了解。 “面对突发灾难和生死离别 ,日本人的表现和其他国家大为不同。其他国家的人往往捶胸顿足呼天抢地痛不欲生,而日本人则相当冷静,没人惊慌失措没人嚎啕大哭,甚至没有流泪,表情中更多的似乎是无奈、达观和镇定。究其原因 ,我想这绝对不是日本人缺乏感情,也不是不悲痛,而大概是因为他们的感情以至文化中积淀了太多的悲剧因子,表达悲痛的方式与我们不同。” 日本是岛国,台风、地震,灾难频发,他们时时准备着面对灾难。林少华说,日本人普遍有一种悲剧情结。例如,过年时,咱们中国是热热闹闹的、欢庆的、开怀大笑的。而在日本,新年的气氛不多,街上也比平时冷清许多,商店大多关门。特别奇怪的是,电视上播出的日本新年保留节目——红白演歌对唱(分男女两组唱日本调歌谣,性质相当于我国的春节联欢晚会)也不唱欢快的歌,而是撕肝裂肺要死要活的东西,不是“在那月色凄迷的寒冷夜晚”就是“你为何狠心把我抛弃”,可以说,咏叹与悲伤是演歌的基调和魅力,它唱出了这个岛国无数男女的悲剧情结。 另外,日本人不像中国人一样把死看得很重,他们淡然对待死亡,也不惧怕死 。“在日本,很多墓地跟人的居所一墙之隔,似乎那也是居所的一部分。还有一些人家将骨灰放在家中,供奉起来。” ■析灾难文学 “欣赏不了伤感也就欣赏不了日本文学” 日本人的悲剧情结沉淀在他们的生活中,也“潜伏”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阅读一些日本作家的作品,会体会到一种莫名的悲伤,林少华说这种感觉是“哭又不哭笑又不笑那种悲悲戚戚凄凄惨惨缠缠绵绵黏黏糊糊的东西。与其说是在描写、倾诉悲伤,莫如说是在打造、把玩悲伤。说极端些,如果你欣赏不了伤感也就欣赏不了日本文学。从《源氏物语》到川端康成无不如此。” 除了在作品中渗透悲情,一些作品则直接描述灾难。在日本灾难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恐怕非《日本沉没》莫属,作品虚构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日本列岛沉没,流离失所的日本人开始了历史性的流浪生活……《日本沉没》于1973年出版,至今影响巨大。 其他像《M8》、《海啸》、《震灾列岛》等日本灾难小说,都影响巨大,许多作家表示,创作灾难小说,是为了给民众敲响未来灾难的警钟。 林少华说,他熟悉的村上春树也写过地震题材的作品——一本由六个短篇组成的小说集,几乎每一篇都与地震有关,尽管村上表现出近乎局外人的冷静,但细读之下,还是可以看出隐约流经其中的主题:只有爱才能使遭受重创的心获得再生,才能使人走出地震心理阴影。记者 秦绪芳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