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日本地震改变世界格局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28 14:46:0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大规模海啸,地震带来的伤亡人数不断增加,还致使福岛核电站爆炸。很多专家认为,此次大地震可能震荡全球经济。除此之外,这次灾难对国际政治格局走势将会带来哪些影响呢?日本大地震后,《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迅速出版,引起读者关注。本报特约记者采访了《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的作者、军事专栏作家王伟。他称,这一次在日本所发生的大地震以及随后而来的海啸、核泄漏所产生的影响,绝对等于是在日本本土发生了一场高烈度的局部战争。这是一件足以改变历史发展进程的“大事”。 经济危机后 大国间的僵局将破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的作者王伟认为,这几年世界最大的主题就是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所谓“经济危机”,它的成因用教科书式的解读就是:生产力过剩(王伟解释道,就他看来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分配不公,但以“过剩”来解释在此处能更直观一些)。既然是生产力“过剩”,那么“根本”的解决途径自然就是把生产力减少到“不过剩”。因此经济危机发展到最后,最极端的解决形式就是战争通过战争毁灭生产力,它的效率是最高的。总之不管什么途径,把生产力毁到“不过剩”了,那这轮危机就算混过去了,隔一段时间再来的时候再如法炮制一遍,百余年以来现代资本主义框架下的世界就是这样运转的。 王伟断言,这次日本大地震对未来世界局势的影响显而易见,战争会毁灭生产力,一场相当于战争破坏程度的地震同样会毁灭生产力。“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世界主要大国之间以及各国内部都发生了众多让人瞠目结舌的大事件,而现代战争的破坏性是两次世界大战时期所无法比拟的,大国之间的战争成本是任何国家都极难承受的,所以大伙都咬着牙挺着,有余力的还时不时给别人‘下个绊子’,等谁挺不住了、倒下去了,那么生产力‘过剩’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危机宣告结束,而倒下去的这个国家遗留的各类资源,其他国家会分而食之,皆大欢喜。2008年以来的世界局势,就是这样一个僵持状态,几个主要经济体都在咬牙切齿地坚持,因此世界经济陷入僵局。” 王伟的观点是,如今日本这场地震,某种程度上等于是打破了这个僵局。目前为止地震对日本经济最终的影响有多大尚未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最终的数据肯定会是相当惊人的。 日本将坐实“亚洲第二” “去年在朝鲜半岛和钓鱼岛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美日韩在黄海海域进行的数次明显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这些举动使得东北亚局势一度趋于紧张。这次地震后,日本政府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必定要专注于救灾和灾后重建等内政问题,对外将很难再有什么大的动作,驻日美军在灾后一段时间同样也很难再做出什么文章,如此一来,东亚局势在今年也许将趋于平静。 从更长远来看,这次地震对日本国力的影响会是伤筋动骨的级别,虽然去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了日本,但这个差距还是比较有限的,中日间的对比其实还存在一定的变数,这次连环灾难等于是彻底坐实了日本‘亚洲第二’的地位。日后一段时期,中国的建设仍在发展,而日本将是在恢复。第一、第二间的距离将被拉开,而一个实力差距较为分明的地区态势,也将进一步有利于东亚的长期稳定。”王伟分析道。 王伟还指出,2011年以来日本政府原本正在积极减少财政赤字,负债2倍于GDP的日本政府在经历这次连环灾难后,财力必将捉襟见肘,灾后救援及重建将进一步考验日本政府筹措资金的能力,现在日本央行已经向一些国家提出要求,希望可以获得资金流动性方面的援助。虽然日本的负债多依靠于国内的银行消化,但灾后的物资短缺及重建费用将迅速消耗银行储蓄,在日本长期国债期货走高的情况下,日本的金融支柱银行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简单来说就是日本的生产力被消灭了很大一部分,之前的那种“僵持”状态将可能出现松动。 地震影响将辐射到中东地区 王伟大胆指出,日本的地震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可能将不只局限于东亚地区,去年东北亚问题的大背景在他看来其实很可能是在于中东地区,在此轮危机中,美国势必要再搞一次战略收缩,就如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所做的那样,而这个收缩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从中东收缩,这也就是奥巴马提出的从伊拉克撤军。但是美国政府不可能就这样老老实实地撤出去,否则就等于把这一区域的控制权拱手让给了他人,日后再想重返中东将无法实现。
采访的最后,我们问到日本地震对我国的启示,王伟坦陈,包括这次日本大地震在内,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全球已经发生三次大地震,在和日本地震差不多同一时间段内,我国云南也发生了地震,更遑论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一个自然灾害的高发期已经来临,到现在看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面对各类层出不穷的灾难,中国必须要进一步强化社会经济和组织上的举国体制,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套经济方面的“战时体制”,对关键物资国家必须要有足够的控制能力,以保证能够应对可能到来的危机。文/吴波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