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日本比中国干净的秘诀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南方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10 16:19:39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日本环保启蒙运动 9月15日,学习院大学教授走访哲郎从书架上抽出两本教科书,其中一本是几年前的小学课本,上面没有现在热门的低碳、地球环保知识,而是讲述“四大公害”造成的工业污染。 四大公害指水俣病、第二水俣病、哮喘病和痛痛病,集中爆发于1960年代,这是日本环境污染时代的标志。 1970年代,公害病的医学认定工作持续多年,受害居民和企业激烈对抗。虽然四大公害只发生在日本偏远地区,但抗议活动和随后旷日持久的诉讼震撼了整个日本。 村井安成的高中时代正好是水俣病诉讼激烈的时候。当时他的课本并没有相关环保内容。“擤鼻涕都是黑色的,走在路上眼睛都会痒。” 10年之后,当法律认定企业责任之时,村井安成从学生变成教师,课本上也开始出现了公害教育。 在这期间,日本人尊崇大自然的国民性使得自然保护教育逐渐成为社会主流。特别在都市圈快速发展期间,普通市民更加渴望亲近自然。一种“自然学校”的民间组织、企业开始为这种需求提供服务。 如今,“自然学校”被赋予了环保理念,有解说者专门进行环保宣传。“七八年前,自然学校有两千多所,现在有四千多所了。这意味着家庭与自然接触的意愿在增加。”走访哲郎说。 既是法律,又是文化 对于日本人的环保意识,染野宪治更愿意相信是环保法律确立所致。这名东京财团政策研究员原来在日本环境省(相当于中国环保部)就职,参与水俣病赔偿工作。他拿出一张带有坐标系的讲解稿,纵坐标是时间,横坐标代表从限制性法律到自主性措施的演变。时间越靠近现在,带有鼓励、促进性质的自主性法律越多。 从1967年的公害对策基本法到1993年的环境基本法,日本的各项环保法律经历了政府、民间力量和企业之间的激烈博弈。 如今,各类环保法令和产业标准都比较完备,连保鲜膜盒外切割用的金属锯条,都有企业更换为更加有利于垃圾分类的代替品。最为典型的是日常垃圾分类,种类区分在各地不尽相同,但每个地方至少能看到5个并列摆放的垃圾桶。这已具体到了每一个饮料瓶上。制造商要标明可回收标志,瓶盖、瓶身、包装纸分为3类垃圾分别回收。为方便消费者撕下包装纸,生产商还特别制作了撕口。“正是有了法律,政府开始有规范,企业也开始遵守,人们才慢慢了解环保。”村井安成说。 环保正成为企业促进消费的招数。屋顶绿化成为潮流,就有商家开始广告推荐大象粪便是绝好的肥料。有人在看电视时会走开或者不知不觉打瞌睡,就有生产商开发了可以感应观众是否在场,或者是否睁眼的电视机,就算闭眼睡觉了,电视机都会自动关闭。 “企业是给了我们很好的正面影响。”家住东京高尚住宅区的园山京子说,“比如买冰箱、空调,就会注意不含氟利昂。” “环保意识现在是一种fashion(潮流)。”爱知大学教授大泽正治说,大概5年前,他在欧洲看到环保袋时,就感觉这将会风行日本。如今,这果真已是年轻人喜欢的一种“潮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