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垃圾减量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根本出路,而垃圾分类是当前能够达到垃圾减量最有效的方法。日本对垃圾的处理也有着严格规定,一般来说,垃圾在回收后会运到工厂,进行再生垃圾的分类、可燃垃圾的焚烧处理、残渣的无害化处理等等。
|
垃圾减量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根本出路,而垃圾分类是当前能够达到垃圾减量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垃圾分类能够减少垃圾数量达50%以上。在东亚地区,台湾和日本的垃圾减量方法就有着许多独到之处。
在台北,当街头响起《少女的祈祷》音乐时,台北市民知道,倒垃圾的时间到了。民众拎起家里的垃圾袋下楼,走到闪着黄灯的垃圾车旁,将不可回收的垃圾和可回收的垃圾丢到不同的桶内。
“垃圾不落地”,是台北市首创的一种垃圾处理办法,即街头不设垃圾桶和垃圾站,用垃圾车定时定点回收,市民需将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准分类,拿到垃圾车旁边接受检查,不可回收垃圾须用专用垃圾袋,垃圾费按数量征收,垃圾越多,花钱也越多。
实施“垃圾不落地”后,台北市的大街小巷变得相当干净,没有垃圾,没有垃圾桶,这样不仅使城市卫生清洁漂亮,而且充分利用了可再生资源。台北市在“垃圾不落地”以前,垃圾的资源回收量顶多是七十几吨,使用“垃圾不落地”后,可达200多吨。即使冬天瓶瓶罐罐较少,也有一百七八十吨。按照回收资源占垃圾量的比例来比较的话,增长差不多4倍。这些回收资源一年可以卖1亿多新台币。
台北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始于2000年7月1日。市民必须买专门的垃圾袋装垃圾,垃圾越多,用的垃圾袋就越多,花的钱也越多。自从垃圾费随袋征收制度施行以来,台北市垃圾平均每日清运量从3475吨减为1000吨,成效显著,台北市民逐步养成少制造垃圾的好习惯。
除了垃圾费随袋征收,台北市民也努力做好资源回收。民众将瓶瓶罐罐及一切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分类回收,连厨余也不例外,回收后的厨余经处理后变成了有机肥料。
垃圾费随袋征收、资源回收等措施深受台北市民欢迎,配合程度也很高。据统计,垃圾费随袋征收只有0.4%的违规率。垃圾分类减量政策推行10年之后,厨余垃圾和废旧物资回收率倍增,台北的生活垃圾日处理量从高峰期的3695吨减少到1500吨。
在日本,对垃圾处理的要求就更高、更严格。由于日本对环保的高度重视,日本的垃圾处理工作是比较成功的。日本的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众多,然而像是在东京这样容纳了3000万人口的超级大都市里,很难见到成堆的垃圾。而这,也是归功于日本的垃圾分类。
日本在垃圾分类管理上,要求可以用“苛刻”来形容。记者曾在日本的东京站、池袋站、新宿站等这样人流巨大的电车站发现,这里的垃圾桶甚至分类到报纸、饮料瓶、电池等等。
据了解,在日本,地方政府会在政府网站上公布详细的垃圾分类方法、丢弃方法以及收集各种垃圾的时间表,每个月还把这些资料发放到每一个住户的信箱。除了政府的规定,日本民间的环保意识也非常强,民众都自觉地服从政府的垃圾回收管理。比如纸类的回收,还分为报纸、杂志、饮料包装纸类、纸箱等,各家各户都会把这些纸类分类丢弃。
日本对垃圾的处理也有着严格规定,一般来说,垃圾在回收后会运到工厂,进行再生垃圾的分类、可燃垃圾的焚烧处理、残渣的无害化处理等等。有些工厂还有专门把有机垃圾处理成肥料的大型设备,现在日本政府也在积极推广有机垃圾处理机,因为这样可以把蔬菜等有机垃圾处理成生物肥料或者二氧化碳和水,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环境污染。
其实,垃圾的处理问题不仅仅需要政府的努力,普通民众的配合也非常重要。像是在日本,人们都不厌其烦地按照要求去做,让垃圾在第一个环节就已经得到有效分类。此外,人们在倾倒生活垃圾的时候都会把液体倒掉,保证垃圾不流汁,并且保证垃圾的严格密封,以防止气味扩散。
相比日本民众对待垃圾的态度,中国人显得不够严谨,与政府要求配合度不够高,更多的时候是“无所谓”、“管不过来”的心态。可见,垃圾处理得是否得当,跟国民基本素质也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