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日本社会遭遇35岁问题 经济低迷致日本人缺自信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4-29 13:15:22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常言道“三十而立”,到了35岁,本应事业小成,经济稍有基础,还有一定社会地位。然而,35岁的日本人生不逢时。 生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的70年代,当时日本人对前景充满信心,生小孩也来一个高峰,那时扎堆来的小孩被称“团块少年”。同龄人多,升学压力大,大学毕业找工作难,本来就僧多粥少,又偏偏赶上“失去的十年”,日本终身雇用制崩溃,很多人成为“合同社员”,一年一签合同,有朝不保夕之感。不过成为“正式社员”的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公司效益不好,照样得走人。 据《每日新闻》报道,在旧电脑回收公司工作十年的合同社员35岁的大木刚,大学毕业一干就是十年,连交通费算上收入每月不到17万日元,没有奖金,几乎存不了钱。上个月突然接到通知不再续签合同,原因是工作态度不好,这令他百思不得其解,自己一直是任劳任怨地工作,怎么会工作态度出问题呢?但静下来一想,解雇人和谈恋爱分手差不多,总要找个理由,老想不开也不是个事儿,总得向前看,大木准备学习软件开发技术,另找工作,他最喜欢的话是“坚持就会成功”,他还要继续努力下去。 根据三菱综合研究所去年所作调查,与1997年35岁的人相比,当年35岁日本人的平均年收入是500万至600万日元,去年达到35岁的日本人年收入在300万日元以下。 35岁的日本人面临很多难题,首先是工作不稳定。有转职经验的人占66%,年收入不到200万日元的人有转职经验者为82%。在日本跳槽一般来说越跳越差,日本人总会对跳槽的人持怀疑态度。 35岁的日本人很多不结婚,调查表明,男性正式社员没结婚的人占35%,男性非正式社员不结婚者占70%。说起原因还是经济问题:收入太低,不能结婚。不是自己因为养不了家不愿结婚,就是女方不干,这也可以理解,谁愿意跟一个没有前途的穷小子过一辈子呢? 35岁的已婚日本人要孩子也难。有一位35岁的女性,丈夫在一家电脑公司工作,但由于工作压力大,去年丈夫患上忧郁症,只好在家休息,自己不得不出去打工,想要小孩,但养活不起。丈夫虽然过劳患病,但好像已被抛弃,公司连句温暖的话也没有。一位在一家大公司上班的男性有一个孩子,但背上了要还35年的房贷,本来想再要一个,现在看来不太可能,因为工资一个劲地减,负担不起。调查表明,35岁结婚女性的小孩出生率仅为0.86,去年日本新出生人口为106.9万,出生率低为战后倒数第二。可以断定,日本的少子化现象还会日趋严重。 可悲的是,35岁的日本人缺乏自信。他们的父辈年轻时也曾经历贫寒,但那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人们对前途充满希望,因而干劲十足。现在35岁的人不行,他们对前途没有信心,今年不好,明年可能更不行,日本经济低迷,他们感到前景一片黑暗。 这可能是一个持续性问题,因为现在年轻人的境遇也好不到哪里去,今年有1/5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的人很多也不是正式社员,15岁至24岁的年轻人失业率为9.9%。如果日本经济没有太大好转的话,这些年轻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遇到35岁问题。 今后20年,现在35岁的日本人还在劳动生产的第一线,“团块少年”人口多,如果他们有安定的收入,交纳税金、负担医疗费和年金,生育担当未来的小孩,日本社会的进步可以维持下去。但像现在这样,日本只会继续衰退下去,社会少子化、老龄化日益加剧。这样的前景,令日本人感到绝望。35岁问题不仅是一个年龄层的问题,而是整个日本社会的问题,《现代》日刊3月30日一篇文章的标题是“如此下去日本自灭——深刻化的35岁问题”,可谓振聋发聩。 有识之士正在建言献策,寻求良方。NHK记者西川拓之介提出要有积极的雇用政策:通过职业训练提高求职者的能力、通过热情的就职商谈让求职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女记者藏端美幸提出要支持多生小孩,没有小孩就没有未来,没有小孩就没有可持续发展,要采取切实的措施鼓励生育。由“对物的投资”转向“对人的投资”,创造35岁的日本人安心生小孩的环境。庆应大学教授深尾光洋提出在确保困难的老年人生活安全网络的同时,要重新评估对老年人的支援,应该多对年轻人提供生活援助。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