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创新是日本制造的唯一出路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16 12:31:18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日本于1995年颁布了《科学技术基本法》,明确提出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作为基本国策,改变以往偏重引进和消化国外技术、开发应用技术的做法,转而注重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技术持续推动经济发展。

  日本政府已经先于市场一步,意识到原先的创新模式,在全球产业分工的背景下已经与日本的地位越来越不匹配。不过,从实际效果来看,收效并不明显。

  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日元升值,在过度产品差别化导致成本上升,日本中小企业生存能力大为降低,大批中小企业在随后的金融风暴中纷纷倒闭。

  整个资源集中在少数大企业手中,这些资源要么滞留于大企业,在增长缓慢的传统制造业中寻求产品差别化;要么进入金融领域寻求非生产性利润,这使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的经济危机之中。

  不能否认的是,日本大企业的创新能力依旧十分强劲,以2009年为例,在美国申请专利数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有5位来自日本,包括佳能、索尼、松下、东芝赫然在列。然而,专利数并未转化为实际的效益,因为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提供产品的方式并未发生变化,产品的附加值并未增加,这使得日本大企业的产业地位在不断下降。

  这些“新鲜”的技术,并未改变日本制造的传统形象。一方面,研究外延不断扩大,产品层面的创新成为资本投入的消耗战,创新效率和产生的效益都在递减;此外,越来越长的研发周期,让日本制造业的翘楚们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相反变得十分缓慢。

  上述状况,从目前以服务创新为理念的新崛起的日本企业来看得到了明显改善。无论是任天堂、优衣库、711超市还是资生堂,新一代“日本制造”已经逐步走出了上述依靠产品升级,获得升级的格局。而是通过创新服务,为“产品”增加另外价值,为用户创造不同的体验。

  事实上,日本制造正在寻找新的坐标系,如果在这些新兴企业中找到共通点,那么就是“创新”的服务方式带来的价值,这一重价值成为日本制造未来的方向。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