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靖国崇拜不是日本文化传统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8-24 19:50:45 文章录入:贯通编辑B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B

 

靖国神社

    传统日本神道是既祭拜祖宗,也祭拜敌人,而且相比之下,更重视对后者的祭祀。明治维新后,神道进入一种新的、变异状态的发展阶段,这就是以国家为神的靖国神道。作为近代日本国家主义的产物,靖国神道以神道的名义统治日本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靖国神道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日本动员国民参与战争的近代民族国家意识形态装置。

    11月12日,日本外相首次承认,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阻碍日中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自就任以来,小泉已四拜靖国。面对来自国内外的抗议时,他总是搬出文化和传统做借口,好像批评他的人不知尊重日本的文化传统。那么,参拜靖国神社是不是日本的“特殊文化”,小泉经常引为挡箭牌的日本神道究竟真意何在?溯本求源,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两者竟南辕北辙。

    靖国神社脱离神道传统

    靖国神社虽然叫做神社,实际上却与传统的日本神道毫无关系。《古事记》是日本神道的奠基之作,解读它有助于人们理解神道的原本含义。按照《古事记》的记述,神道有两处发源地,一处是日本人祭祀祖先神即天照大神的伊势神宫,另一处是祭祀大国主命的出云大社。传说中,大国主命是在权力争斗中被天照大神子孙所灭的。所以,传统日本神道是既祭拜祖宗,也祭拜敌人,而且相比之下,更重视对后者的祭祀。在神道思想看来,死于自己手中的对手,如果不诚心祭祀,就会成为冤魂。而一旦成为冤魂野鬼,就会时时出来作祟。为了让他们安息,必须建设好的神社加以祭奠。

    这种神道传统一直持续到明治维新前。正是基于这种思想,祭祀战败者的出云大社在规模上要大于伊势神宫。13世纪中国元兵入侵日本时,日本为战死的中国人修建了寺庙;16世纪丰臣秀吉攻打朝鲜时,也不忘在京都修建耳冢,祭奠那些战亡的朝鲜人。可以说,为被自己杀死的人建神社、镇冤魂,才是日本神道真正的传统。而如果按照这种宗教传统,今天在靖国神社中供奉的,恰恰应该是1000万死于日本侵略战争的中国人、朝鲜人和东南亚人的冤魂。

    神佛俱灭的靖国神道

    由于靖国神社的战争性质,很容易令人对日本神道产生误解,认为神道是一种侵略性很强的宗教。其实不然。日本神道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最初是产生于日本本土的泛神论神道,即认为万物有神、万灵皆敬。公元9世纪,作为遣唐使在中国学习密宗的高僧空海回国。空海借助与天皇的私交,以东寺为据点,成功地将日本原有的神道与佛教结合起来,这是神道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种神佛调和、神佛共存的宗教思想影响日本长达1000年,直至明治时代。明治维新起,日本走上近代化发展道路,在诸多领域开展变革,体现在宗教领域就是神佛分离。当时的口号是废佛毁释,即彻底清除佛教的影响。虽然这场宗教改革名义上是废佛尊神,但实质上却是神佛俱灭。此后,神道进入一种新的、变异状态的发展阶段,这就是以国家为神的靖国神道。

    作为近代日本国家主义的产物,靖国神道以神道的名义统治日本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日本著名学者小森阳一在其著作中指出,日本帝国陆海二军的许多士兵死于帝国主义战争,如何赋予这些死亡以“神道”的意义,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于是靖国神社成了这种国家主义乃至军国主义神道思想的寄托。其核心理念是:天皇被视作国体,而把为天皇战死的亡灵集中于靖国神社,由天皇亲自参拜,这样,战死者的死亡就被定位成为国捐躯。所以,靖国神道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日本动员国民参与战争的近代民族国家意识形态装置。

    参拜本意,心知肚明

    中国正式就日本首相参拜靖国一事提出抗议,是在中曾根内阁时期。实际上在中曾根之前,已有几任日本首相在春秋大祭时参拜过靖国神社,但由于不是在敏感的8月15日,也就没有引起各方面特别的注意。由于中曾根欲在战败投降日参拜,为慎重起见,事先他曾令其下属成立了一个靖国问题恳谈会,参与者中就有日本文化界泰斗、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首任所长梅原猛先生。

    据梅原先生回忆,基于此前有过参拜的经验,当时日本外务省错误地以为,即使首相在8月15日参拜,也不会引起中韩两国的反应,事后证明这种估计是错误的。还有一个错误估计,就是恳谈会中会有多达1/3的人反对首相参拜,其中以宗教界、文化界人士态度最为坚决。为做通文化界的工作,中曾根专门前往京都,同梅原猛、梅棹忠夫等著名学者座谈。但又一次令他吃惊的是,所有这些学者都明确表示,反对参拜靖国神社。事后,中曾根向梅原道出了实情,说学者们的道理他心知肚明,但为了保住自民党,他只能正式参拜。

    对于小泉参拜,梅原先生直言不讳地批评他浅薄无知:口口声声参拜出于传统,却根本不知传统的真正含义。而且梅原认为,更令人气愤的是,小泉丝毫不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耻,不但不虚心学习,还一意孤行,根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面对同样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小泉,梅原先生只能把他评价成“日本战后最糟的首相”。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