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从《迷失东京》谈日本文化风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凤凰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8-24 19:19:16 文章录入:贯通编辑B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B |
|
凤凰卫视三月二日消息 今年奥斯卡金像奖有九部以日本为题材的电影被提名,于是东京有人问:「为什么国际影坛忽然纷纷对日本产生兴趣?」
美国制作的《最后武士》,还有《迷失东京》,各被提名四个奖项。日本性格导演山田洋次执导的《黄昏清兵卫》也获提名角逐最佳外语片。
这些提名在在反映国际影坛对日本的兴趣越来越浓。之前的零二年,宫崎骏作品《千与千寻》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奖,那是自从黑泽明一九九○年获得终生成就奖以来、首次有日本片获奥斯卡奖。
观察家认为,与其说是日本文化突然在西方掀起热潮,倒不如说是部分是要迎合日本庞大的电影市场,部分是迎合美国人对日本社会的好奇心。
作家兼日本电影评论家唐纳.里奇说:「我认为那是下述两种原因的综合,首先那会带来经济方面的效益,另一个原因是美国人对给他们带来吉蒂猫(Hello Kitty)的民族有若干好奇。」
里奇和别的观察者都指出,近期西方对日本产生的兴趣,不禁令人回想起二十年前日本的照相机、汽车及其它小巧玩意儿开始充斥全球市场的现象。
英语《日本时报》影评人及电影《最后武士》的本地剧本顾问马克希林说:「日本正以八十年代输出电子产品及汽车的同样方式来输出流行文化,突然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导演爱德华施维及影星汤告鲁斯开拍他们的最新作品《最后武士》前,已是众所周知的黑泽明迷和日本文化迷。
角逐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着剧本的《迷失东京》讲述两名美国人在东京相遇相识的故事。导演苏菲亚哥普拉以其二十多岁时几次东京之行的经验作为故事的背景。
但此间影评人又表示,三名长期对日本这国家怀有独特迷恋的导演的电影今年都获得提名,纯属巧合。希林说:「苏菲亚哥普拉和施维并未坐下来商量:不如我们拍一部以日本为题材的电影吧。」
角逐最佳配角、最佳音响、最佳美术指导和最佳服装的《最后武士》让许多日本人感动流泪,它讲述日本如何努力维持它的武士道传统的故事。
《黄昏清兵卫》讲述一名在忠于氏族还是忠于家庭之间挣扎的穷武士的故事,是导演山田洋次的第一部武士片,影评人说,在《最后武士》的光环之下,它似乎被忽略了。
许多评论者说,荷里活电影界的「日本化」现象是世界趋向全球化的反映。他们说,美国电影监制转向海外寻找新题材,许多人看中日本,因为以此为背景可以令到电影在日本这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有更大的成功机会。一本娱乐刊物的记者小宅广说:「随着电影制作走向全球化,日本题材逐渐普遍。」他说:「日本市场这么大,很多美国人考虑拍摄以日本为背景的电影也就不足为奇了。」
小宅广说,预期《最后武士》仅在日本就可卖得一百三十亿日圆(一亿二千一百万美元,甚至比美国的一亿零九百万美元市场还多)。他又表示,「这是前所未有的。」因为美国市场比日本市场大四倍。
根据日本导演中田秀夫的《七夜怪谈》改编的荷里活电影《午夜凶铃》在日本卖得一千六百五十万美元,几乎与日本原版第一、二集的总收入一样高,而在美国的收入则达一亿二千九百万美元。
昆顿.塔伦天奴的《标杀令上集》亦有部分内容涉及日本黑社会,该电影在日本取得二千四百万美元的票房收入,在美国则收得七千万美元。
洛杉矶电影导演、东京电影中心艺术学校副校长坎贝尔说,以日本为背景的电影激增,是因为这方面的需求殷切。他说:「如果电影公司觉得不能利用日本文化赚钱,它们就不会拍摄有关日本文化的电影。如果有关日本文化的荷里活电影开始亏本,可能就没人去拍了。」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