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每天至少进行6000人次堕胎手术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中新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20 13:38:19 文章录入:suyang 责任编辑:suyang



“水子”的起源


  在日本的大街小巷,或是大大小小的寺院禅堂,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些造型独特的小石雕像。这些石像,既不是神仙菩萨,也不是现实中的英雄伟人,而是一些无名的小孩子雕像。少的地方有一个或几个,多的有数千甚至上万个,密密匝匝挤在一起,场面阴森森的。每天都有老妇人或年轻的女子到雕像前焚香点烛,祭扫献花。这就是日本独特的“水子供奉”。
  
   “水子”原指出生后不久即死亡的婴儿,因为没有来得及起名,所以一律称为“水子”,意有“像水那样流走的孩子”。对这样的婴儿,人们一般不举行葬礼,大多是找个地方埋了。
  
  堕胎严重“水子”多
  
  现在,日本的“水子”多指因堕胎、难产和流产等原因而中止妊娠造成死亡的胎儿。日本育儿费用高,很多夫妇婚后不要孩子,这使社会少子化日益严重。婚前发生性行为而怀孕的人大多选择堕胎,这使日本堕胎的女性日益低龄化。日本每天至少进行6000人次堕胎手术。
  
  据调查显示,40%的已婚妇女有堕胎经历,这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新闻媒体,连篇累牍地刊登与之相关的报道。这些报道一方面以煽情的笔墨渲染堕胎手术的恐怖和胎儿的可怜,一方面编写胎儿亡灵充满怨气、进行复仇的荒诞故事。这些报道使人们对“水子”怀有惧意。
  
  这时,寺院的僧侣开始发表对“水子”的看法,为“水子供奉”提供了宗教意义上的说法。僧侣认为,胎儿具备成为人的可能性,灵魂应当和去世的成人一样受到供奉;那些给人们带来不幸的“水子”亡灵本身并无恶意,只是希望人们关注“水子”,供奉他们,使他们早日超度。
  
  给“水子”取名
  
  上世纪70年代开始,很多寺院建立了专门供奉“水子”的墓地。丧主提出供奉要求后,僧侣询问住址、忌日等,然后根据丧主的意愿,给水子授法名。法名大多叫“某某水子”,从佛教经典或父母的名字中取几个字,结合当前的季节取名,如“春梦”、“夏云”、“秋露”、“消雪”等。如果不命法名,就直接叫“某家水子之灵”。然后,丧主购置一个石雕像,供上祭品。僧侣开始诵经,最后把“水子”石像安放在地藏或观音菩萨旁边。
  
   “水子供奉”不是免费的,多数寺庙都没有明确的收费标准,让丧主“看着办”。丧主大都根据自身情况给予适当的施舍,大多在3000日元到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00—700元)间。有的人不通过寺庙,自己供奉“水子”。人们在住家附近、街头巷尾,搭建一个小神龛,请来一尊小菩萨像,供奉十分方便。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