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的经济体系,能否借鉴?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23 11:03:04 文章录入:suyang 责任编辑:suyang

日本金融业

  为何在金融海啸中独善其身?

  2008年的金融海啸倾覆了众多发达国家的金融巨舰,华尔街五大独立投行更是全军覆没,但日本金融机构的表现却令人刮目相看。2008年9月22日,日本最大银行集团三菱UFJ集团宣布拟购入摩根士丹利20%的股份,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公司证实将以2.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雷曼兄弟公司欧洲及亚洲地区的业务。一天之内,日本两大金融巨头相继出手风雨飘摇的美国投行,成为全球金融媒体的头条新闻。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金融强国,为什么在全球化的资本市场运行中能够安静而巧妙地避开由美国华尔街爆发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除了所持美元国债缩水、少量所购美国次贷证券亏蚀和产品出口受到挤压所受的损失外,其国内的金融资产在海啸的第一波冲击(08年10月)和第二波冲击(09年1-2月)中没有受到任何来自西方狂潮的正面的撕裂、颠覆和吞噬。这其中既有机缘巧合,例如,2002-2006年间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和投资人都享受着流动性泛滥的盛宴,而日本金融机构仍处在挤泡沫的最后阶段,尚未来得及参与全球资本的狂欢,从而也侥幸躲过了接踵而来的灾难。但更多的是一些必然的因素。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过去十几年中经历的重重危机给日本金融机构以深刻的教训。从业界到政府,从观念到法律基础,都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从而增强了其对泡沫经济的免疫力。

  首先,日本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与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中有共同之处,即都属于泡沫破灭引发的金融危机。由于货币当局的宽松货币政策和松懈金融监管措施,造成了巨大的资产泡沫,只不过日本集中于商业地产和股市,而美国则是个人住房。不同的是,日本的泡沫是因为商业银行传统信贷造成的,而美国则是通过资产证券化,给购买者提供便利的金融杠杆和过度流动性而造成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日本经济的火车头——制造业产品出口因日元升值而放缓,大量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催生了全球最大的房市泡沫和股市泡沫,即“平成泡沫”。当时,东京的地价可以买下整个美国,而东京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在100倍以上。1991年,地产泡沫与股市泡沫同时破灭,日本企业以及金融机构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金融机构的损失源于两方面:一是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变成了坏账;二是银行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急剧贬值。平成泡沫破灭后,实体经济陷入长达十年的衰退,金融机构则因为坏账缠身而长期挣扎在破产边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令资产负债表极其虚弱的日本金融机构雪上加霜。直到2003年之后,日本金融界才追随着企业界开始走出衰退,通过合并、改组而重振力量。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