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危机中悟出日本道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新浪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3-23 19:35:49 文章录入:贯通编辑B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B |
|
“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几乎所有投到亚洲的资金都集中投向日本。那时候,美元兑日元(96.82,0.9300,0.97%)达到1:80,美元兑日元从1:360到1:80。这个汇率的概念相当于中国的大概1美元兑换2元多人民币,可否想象这是多可怕的一个数字?”尾崎一法报出“1:80”的数字来佐证日本惊人的耐受力。 “日元的大幅升值对企业打击很大,损害了日本制造业的对外竞争力。很多企业从此开始学会进行较复杂的外汇操作,避免外汇变动对其的打击。”尾崎一法指出,“日本企业不一定需要委托银行等机构,本身就对外汇很敏感,随时在做一些回避汇兑风险的举措。日本的知名大企业如丰田汽车、松下电器早就实施了海外战略,海外总部组织当地生产,当地销售,有效地发挥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也成功地化解了汇兑风险。” 日本企业还利用外汇市场汇率调期的方法保值和避险。然而这种方法只有在汇率市场动荡不大且周期比较长的时候,才会有些效益。于是,日本企业采用了一个特殊方法,拟定一个本企业内部的日元兑美元的预期升(贬)值目标。在安排某一时期的生产和出口计划时,都要参考这个汇率适时调整,灵活反应,更为有效。 此外,在经历一轮又一轮的经济不景气洗礼后,大多数日本企业都习惯将获得的盈利除了一部分配息给股东外,多数都保留在公司。很多日本大企业保留的盈余甚至是资本额的几十倍,用以增强企业在经济危机时的应对能力。 对于以危机为契机的日本企业来说,每次的危机似乎都是上位的绝佳机会。尾崎一法认为:“日本企业除了从经济危机中得到了教训,还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危机正是对社会进行构造性改革的好时机。” 日本企业很会过冬。“现在回过头来看历经数次危机后的日本,产业井井有条,企业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都变得更好。今天中国很多沿海的外贸公司会因为经济危机而倒闭,但中国真的那么需要这些公司吗?中国企业应该往上游走,往资本集约性企业发展。优胜劣汰永远是不变的法则。对于附加价值很低的代工企业,该淘汰就淘汰,活下来的企业生存能力、竞争力会更强。” 在经济寒冬的时候,裁员仅是企业自救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之间抱团合并也是其实现互救生存、降低成本、推动变革的重要策略。 2005年10月,三菱东京金融集团和日联控股两家金融集团合并成立了世界最大的金融机构——三菱联合金融控股集团。在没有太大阻力和道德谴责的状况下,庞大臃肿的机构得以顺利“瘦身”。根据双方公布的合并交易内容,三菱日联裁员7%,解雇6000名雇员,而没有合并这很难实现。日本两大石油公司新日本石油和新日矿集团不久前宣布合并,期待共渡难关。 对于目前的投资机会,尾崎一法毫不讳言日本企业的期待:“经济危机还使日本大企业利用其拥有的雄厚资金以超低价收购国外企业的优良资产成为可能。在发达经济体中,日本的国民储蓄率一直是最高的。日本也连续17年蝉联全球最大的债权国。日本人手中有很多钱准备投资。” 据统计,2008年1-10月,日本企业对国外企业进行的合并、收购及出资总额累计约6.67万亿日元,约为2007年同期的3.7倍,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些数据显示了日本企业进行大型并购、发掘冬天里金矿的热情。 “现在在日本流行一种说法:这次金融危机对投资行业是百年一遇的机遇。”尾崎一法说。他预测,2009年、2010年对投资行业来讲是非常好的时机,那些真正称得上是新时代弄潮儿的伟大企业将会从本轮的经济危机中脱颖而出,谁能够发掘出它们,谁就会成为笑到最后也笑得最好的人。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