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人为何总得诺贝尔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四川科技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12 15:30:26 文章录入:贯通编辑A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A

连日的股市下跌、金融市场动荡,让日本国民感到紧张和不安。不过,日前公布的诺贝尔奖,让日本全国感到兴奋。在不久前揭晓的2008年度诺贝尔奖获奖人中,出现了4位日本人的名字。其中3人是日本物理学家(包括一位美籍日本人)获得了物理学奖,另有一名日本人与两名美籍科学家共同获得了化学奖。至此,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已经有16位日本人留下了他们的名字,其中13位是自然科学研究者。

   首相亲自打电话祝贺

  10月8日,日本各大报的头版头条,都不约而同地刊登了3名日本人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瑞典皇家科学院把本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3名日本科学家,表彰他们在亚原子物理学理论中所起到的先驱性作用。他们是,发现了亚原子物理学中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的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南部阳一郎(已入美籍),共同发现有关对称性破缺起源的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名誉教授小林诚和京都产业教授益川敏英。

  当人们还沉浸在庆祝的气氛中,9日,又一个惊喜降临了:美国波士顿大学名誉教授下村修由于发现了绿色荧光蛋白,为分子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获得了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首相麻生太郎亲自打电话向获奖者表示祝贺。麻生称他们的获奖给近期负面新闻不断的日本带来了勇气和希望。而各大报纸都用大篇幅对获奖者进行了报道和分析。《朝日新闻》评价说,日本理论物理的传统是“纸和铅笔”的“职业匠人精神”,3位获奖者继承了这一传统,科学研究需要的是广阔的视野和长远的生命力。

  《每日新闻》评价道,这次获奖不仅让日本基础科学的实力重新得到证实,而且它是与宇宙科学紧密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将孕育孩子们的科学梦想。

  大多有国外研究背景

  从二战战败国开始起步,经历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高速发展,岛国日本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各项科研都在国家和社会的支持下迅猛发展。分析人士指出,国力的增强,科研视野的扩大,和国外交流的增多,都成为日本获诺贝尔奖者众多的原因。

  1995年11月15日日本正式公布了“科学技术基本法”。这是日本第一部有关科学技术的根本大法,该基本法规定,日本科技发展战略是“科技创新立国”。

  2001年3月,日本出台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表示,要在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当时许多人认为日本政府疯了。但从现在的速度看,这一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

  2000—2003年,日本用于R&D的经费(指企业用于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所需的费用),占GDP的比例分别为2.99%、3.07%、3.12%、3.15%。从2006年到2010年,日本将拨出25兆日元(相当于2500亿美元)用于政府研究开发投资。

  舆论认为,无论是之前,还是本年度的获奖者,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之间有着牢固的传承性,而且他们都拥有在国外研究的背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者小林诚、益川敏英都毕业于名古屋大学,他们的老师则是二战后创立了日本亚原子物理学基础的著名学者坂田昌一。小林和益川在美国期间,就是在本次共同获奖的南部阳一郎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研究,而他们的获奖论文都是在不到30岁时的研究成果。

  《朝日新闻》指出,获奖者是凭借创造力丰富的青年时代的成果而获奖,因此如何培养优秀的青年科学家,创造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的环境,将左右着日本未来的科学实力。《读卖新闻》则提到,下村修和南部阳一郎等都是在年轻时就到美国从事科研工作。

  投巨资建实验设施

  日本投巨资建设的实验设施也为诺贝尔奖的产生创造了优良的研究环境。日本有着世界一流的巨大的粒子加速器和地下宇宙粒子检验装置,此外还有包括宇宙开发、原子力开发、核融合实验等需要花费巨额资金和大量人才技术的实验装备。在理论研究方面获得诺贝尔奖之后,通过一系列实验去验证这些理论,从而再次获得诺贝尔奖——在日本,这样的良性循环机制已经逐渐形成。

  日本政府近日对科研的表态也十分积极。官房长官河村建夫8日表示,日本政府将加入探明宇宙诞生原理的国际项目“国际直线对撞机”的邀请行列,争取将其引入日本进行研究,可以预见政府将为此投入巨额资金。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