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日本首相福田的失败-更注重数字和实效而不擅长政治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和迅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16 21:32:23 文章录入:贯通编辑B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B |
|
商人更注重数字和实效,而不擅长政治方面的强势出击,这成了福田康夫的软肋。
看福田康夫辞职的照片,就会发现他的表情与其他人辞职时很不一样,一副平静自如的样子。 在中国人的印象里,他是一个温和的政治家,多数时候不笑不说话,但是在日本民间,对他的评价却截然相反,多半认为他性情“冷漠”。在他的任期期间,日本政府通过了一些对福利方面削减的法案,同时保持燃油附加税造成日本油价几乎达到中国的两倍,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有所下降,福田的支持率很快下降到20%以下。 说起来,福田在担任官房长官期间,表现得稳健冷静,声望很好,为何担任首相之后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应该说这和福田的经历与个人性格有关。 福田康夫生在政治世家,然而,他自幼并不是被作为政治家培养的,他更喜欢在民间生活,曾经在一家石油公司做到高级白领,一干就是十三年,事业很成功,闲来和太太出门喝喝小酒,听听歌剧,日子过得很惬意。本来福田家是培养另一个儿子担任继承人的。但是福田家的老二不幸中年夭折,这副政治世家的担子只好放在了福田康夫的身上。 他干得的确不坏,但是不免带有当年在公司里任职的风格,商人更注重数字和实效,而不擅长政治方面的强势出击,这成了福田康夫的软肋。 这样的性格,在担任副手的时候可以很称职,然而真正执掌日本这条大船的船舵,福田就给人缺乏魄力和政治强人魅力的感觉。以福田康夫担任首相后做的第一件事来看,政治上就颇为天真。他下了很大功夫,诚挚地拉民主党的小泽合作组阁,结果一无所成。在商场上,两家大公司可以强强联手,会产生垄断的效应。然而,在政坛上只有一个最后的胜利者,小泽和他是死对头,根本不可能与自民党合作。事实上此后民主党对于福田政权一直以拆台为己任,贯穿始终。 而此后经济政策上的一系列强硬做法,从民间来看是伤害社会福利,从日本政府的预算来说,却是利好。福田追求的是数字上的平衡。这样做如果是一个公司无可厚非,如果是政治方面则适得其反。日本的预算不平衡早就十分严重,小泉时代就是如此。然而小泉的做法恰恰与福田相反,小泉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日本社会的福利负担,但宣传永远比做的强大很多。他不断对受到伤害的日本民众表示,这种牺牲是为了日本国家进步的牺牲,如果不肯,就只好一直忍受日本半死不活的现状,你们牺牲了,日本才有希望。这种悲剧英雄的情结打动了大多数日本民众(其实牺牲完一看还是老样子),反对派只好闭嘴。福田可没有这种吸引选民的考虑,他的那些“不得人心”的政策,一律以国家利益与需要,从数字出发进行解释,结果被日本老百姓大骂。 福田是个好官员,却不是个懂得驾驭政局的首相。从他的经历来看,做日本首相的吸引力也不像一些终生政客那样强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