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通过日本经济历史发展看中国目前经济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环球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13 13:54:54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看日本,它也曾有处于发展中国家的经历,也曾与欧美列强有过“震撼式”的接触。日本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程到底是怎样的呢?在这个过程中它遇到了什么样的挑战、获得了什么样的机遇、克服了什么样的困难,才步入发达工业化国家之列呢?本书对日本从江户时代开始的“旅程”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助于当今世界正在探索谋求经济增长与图强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借鉴与比较。

本书阐述日本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跃升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的独特发展历程。将日本的发展旅程再现为一个鲜活的信息,传递给那些为本国富强而苦苦求索的各国精英们。若想深入了解自己的国家,就必须具有国际比较的视野。本书所描述的日本经济史,论说了一个国家并非由外来压力主宰而是主动参与全球化进程的“转化式适应”概念,这是发现和认识本国的一面镜子。特别有助于帮助中国审视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更有助于帮助中国解决当前的中国问题。

  失落的十年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经历了股票与地产的资产泡沫。当这个泡沫于1990年前后达到最高峰而崩溃时,日本经济一下子就进入了漫长的通货紧缩时期。20世纪90年代的实际增长率极低,有的年份甚至还有负增长的记录。物价的不断下跌也是战后的第一次。在这种长期持续的、毫无生气的情况下,包括消费者和企业在内,整个国家的气氛变得极为悲观。即使如此,也还是有人认为日本是个拥有能够引以为荣的极高收入的国家。还有人打气说,日本经济虽然表面上不景气,但正在扎扎实实地准备着新型经济体制的登台,充满活力的企业也依然存在。尽管如此,还是不能否定日本经济在过去十多年间的表现辜负了人们的期待。

  对于日本来说,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的这段时间是“失落的十年”。为什么这种萧条景象还在持续着?如何才能尽快结束这种局面?日本的经济学家们还在就诸如此类的问题进行着讨论。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应该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实行大胆的改革。一种意见认为,越是在萧条时期就越应该进行改革。与它对立的意见则认为,在破产和失业现象严重的时候,进行痛上加痛的改革是愚蠢的行为。

  资产泡沫的成因

  对于上个世纪日本的资产泡沫的成因,理论界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资产泡沫是因银行自由化这一结构上的变化而造成的。以前,大藏省对日本的银行实施的是护送船队体系的严格管理及保护政策。尽管没有金融改革因素,但是只要置身于这个体制中,各个银行的适当的利润就能得到保证,而且还没有倒闭的风险。可惜这种安逸的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初因放宽限制而被废除,竞争随即加剧,银行的“租金”和“特许权价值”(二者均为银行为银行而得到的特殊利益之意)也逐渐消失了。况且,这个时期的日本大企业的资金筹措方法开始多样化,有留存利润、发行公司债券、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等。银行因此失去了许多以前贷款业务的老主顾。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银行为了能够继续存活下去,为争取到新的、但风险也更大的贷款对象而开始四处奔走。此时,它们瞄准的对象是中小企业贷款和土地开发及不动产投资。然而,日本的银行并不具备正确评估新的贷款对象和融资案的能力(贷款时需要有担保,即使遇到无法偿还的情况,银行也不会受损失,因此无需在放贷前进行严格的审查)。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济景气时,银行并不考虑风险就放出了许多贷款。当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时是显现不出问题的,因此考虑商业战略时往往容易失去深重的态度。然而在泡沫经济破灭之后,这些贷款基本上都变成了巨大的不良债权,堆积如山。

  第二种观点恐怕是一个普遍性的看法,即从根本上就将泡沫经济看做是放松的货币政策的结果。也就是说,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低息贷款引发了资产泡沫。1985年时日元急剧升值,日本央行对此采取了降低短期利率和给货币供应量限制松绑的措施。日本央行的政策反映函数(即因对何做出反应而决定金融政策的)是针对日元升值和国内的不景气来实施宽松金融政策的。不过,因为80年代后期的物价上涨率一般几乎为零,所以很难判断货币供应究竟有没有过剩。在固定资产价格暴涨而一般商品价格稳定的情况下,是否可以说有过剩流动性呢?而且对于日本央行来说,启动紧缩金融来结束人们正在享受着的好日子,这种做法从政治上来讲也是非常困难的。实际上在1987-1989年间,广义货币供给量的年增长率超过了10%,这对于一直维持着4%左右增长率的经济来说是有些快了。1999年末就任日本央行总裁的三重也康开始执行大胆的金融紧缩政策并提高了利率。泡沫经济一下子因此全面崩盘了。有些人批判三重野总裁的做法过激,然而谁都明白,泡沫经济是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的,总要有人拉下帷幕,而且越早拉下,后遗症就越少。如果考虑到这一益处的话,就不会把宁受千夫所指也敢于接下这一重任的三重野总裁视为造成“失落的十年”的罪魁祸首了。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