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7 8:35:33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随时可能发生。在这种自然条件中,日本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健全的灾害应对体系,各级政府、机构分工明确,国民普遍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应急知识,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机制健全 

    日本内阁府设有名为中央防灾会议的常设机构,会议主席是首相,成员有国家公安委员会委员长、有关大臣和有关专家。中央防灾会议负责制订防灾基本计划,决定防灾基本方针。各都道府县分别设有地方防灾会议,由知事任主席,负责制订地方防灾计划,此外,还有市町村防灾会议,负责实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防灾计划。 

    重大灾害发生时,日本政府会在30分钟内成立紧急灾害对策总部,由首相亲自挂帅,总部副部长、部长助理由首相任命,迅速确定灾害对策,指挥有关机构立即投入救援工作。地方政府在灾害发生或有可能发生时也成立灾害对策总部,由知事任部长,立即向首相报告情况。 

    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县中越地区发生里氏6.8级强烈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级灾害应对机制在应对此次地震灾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潟地震发生4分钟后,日本首相官邸便设立“官邸对策室”,负责收集地震信息,调查灾情。24日一早,日本政府根据《灾害对策基本法》,设立以防灾相村田吉隆为首的“非常灾害对策本部”,成员则由相关省厅局长级官员组成,负责调查灾情,指挥救灾。“非常灾害对策本部”决定动用储备的约9万份救灾食品,运往灾区;政府还决定编制2004年度补充预算案,拨款用于新潟地震灾区的重建。 

    日本自卫队在地震发生后迅速采取行动。地震发生4分钟后,防卫厅便设立“灾害对策本部”。半个多小时后,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和航空自卫队的飞机相继飞往灾区。1个小时后,防卫厅召开“灾害对策会议”,决定迅速收集灾情。陆上自卫队各驻地都有一支由二三十人组成的24小时救灾部队,随时准备前往灾区进行救助。此外,还有4.3万名陆上自卫队队员和180架飞机处于待命状态,随时准备赶赴灾区。陆上自卫队的168辆配有炊具的车辆也于25日驶抵灾区。 

    各司其职 

    得益于健全的灾害应对机制,在地震发生后很短时间内,各级政府、机构就能迅速做出反应,分工合作,投入抗灾和救灾工作中。 

    2007年7月16日,日本中部地区发生里氏6.8级强烈地震,尚未从2004年地震中完全复原的新潟县再一次成为重灾区。 

    地震发生后半小时,自卫队就派出救援队伍赶赴受灾现场。当天,自卫队出动490名自卫队员、190辆救援车、9艘舰船和23架飞机,供应42吨饮用水,发放3600份食物。此后,救援规模不断扩大,到8月29日救灾活动结束自卫队撤出时为止,共有9.24万名自卫队员、3.51万辆车、95艘舰船和1184架飞机投入救援。 

    自卫队在救灾初期的主要任务是检查现场、救助遇难者和看护伤员,之后慢慢转向运输救援物资、供水、发放食物和安排灾民洗澡等。在水、气和食物恢复供应之后,自卫队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当地政府提供的盒饭发放给避难所里的灾民,以及那些煤气管道尚未修复不能开火的居民。 

    日本全国都设有很多避难场所,如各地的学校、公园、体育馆等,并储备有食品、饮用水等物资,这些地方的职员平时还接受训练,预备在人们来避难时充当组织指挥者。一旦发生灾害,在他们的指导下,人们就能在这些地方得到临时庇护。 

    中部地震发生后,当地的中小学校被迫停课,校内设施完成变成避难场所。受灾最严重的柏崎市共设置了74个避难所,避难人数接近1.2万人。 

[1] [2]  下一页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