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离中国最近的一个国家——日本,中国一直在追赶!尤其,日本农业值得中国农业老板学习的地方。
日本属于岛国,土壤贫乏,平原面积狭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达2924人/平方公里,没有发展农业的先决条件。
然而,日本农产品出口逐年攀升!
其中,日本有10个农业区:北海( 农用地、 商住地、 工业地) 道、东北、北陆、关东、东山、东海、近畿、中国、四国、九州,一县一品、一村一品开展了几十年,所以虽然耕地面积小,但商品率奇高,达到95%以上,部分到100%;加上日本农产品善于把品质+品牌+营销的效应叠加,在海外市场成为高端农产品代名词。
2016年,因亚洲中高收入人群的需求旺盛,对对优质水果和牛肉需求上涨的支撑,日本农林水产品出口在2016年连续第四年上涨,达到7500亿日元(66.8亿美元)。
农产品出口大咖中还有日本大米,2016年1—11月份大米出口额达23亿日元,已经超过了2015年的历史纪录。日本清酒2016年出口额也上涨了10%,达到155亿日元(1.37亿美元),连续第七年创下历史新高。
据日本《朝日新闻》2017年7月5日报道,日本政府积极鼓励农产品以及海鲜类产品的出口,并将进一步开拓大米在中国的销售市场。
中国的农业实际情况跟日本更为接近,很多学习欧美的大型机械化现代化农业都更多属于配合政府政策和指标而做的形式上工作,没有太多实际可操作性。
日本的农业哲学和农业发展模式可能更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其中,日本农业9大经营方向、让中国每一位农业人思考!
1、 专注力
专注力是日本工业化的基因。在,日本农业上体验的更加完美。
日本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十分明确。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产业特色,一个农户有一个农户的主导产品,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构建起了日本农业经济的整体框架。
日本农户的专业化生产格局更为明显。一般来说,日本的农民都是专业户,种草莓的都种草莓,种番茄的都种番茄,种鲜花的都种鲜花。一般农户全年只生产1~2个品种,最多不超过3个品种,而且生产的产品几乎全部为商品,农产品的商品率极高。
日本农户没有“小而全”,只有“大而专”;不为自给自足,而是专业化分工、工厂式生产。除了自己生产的几个品种外,其余生活所需的食品和农产品全都从市场上购买。这样既扩大了种养规模,获得了规模效益,又促进了农户与农户、农协与农协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繁荣了市场。
2、 生态理念
土地的资源是农业的根本。一旦土地出现问题,农业的末日也即将到来。
因此,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农业经营者们首要考虑的方向。
日本对资源保护高度重视,且卓有成效,在耕地保护方面更是这样。在日本,耕地保护不仅体现在“量”的维持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质”的保护上。在日本农村,人们可以看到,所有刚翻耕过的耕作层均呈深褐色,土壤团粒结构良好,土质细而均匀,像海绵一样。
日本农民除了使用有机肥,也使用化肥,不过,使用的是专用复合肥( 农用地、 商住地、 工业地) 。作物品种不同,复合肥的配方也不同。日本土质优良的另一个原因,要归功于土地的配套设施,无论种花、种菜,绝大多数农田在田垄下都埋有水管,土地干旱时打开水龙头就可灌溉;而叶面灌溉和施药则通过大棚顶端的管道喷雾。先进的生产设施对土壤的保护和土质的优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 找到农业赚钱的永动机
在中国的农业至少85%以上实现不了二次盈利。打个比方,农民种了100亩麦子,核心收入来自卖掉麦子。一旦遇到滞销,就得赔钱。
我们是否思考过:跳出靠卖农产品赚钱的途径出发,把农业的每一个环节延找到可以盈利的点。
日本的稻田画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方向。
田舍馆村是日本稻田画的鼻祖。受到麦田怪圈的启发,为了振兴当地经济,开发观光资源,1993年该村村民开始制作稻田画。稻田画每年题材都不同,涉及日本内外,非常广泛,既如今,每年去田舍馆村的参观旅游人数已超过20多万。这真是种田种出的“旅游业”。甚至,还有一些大企业找上门,希望能利用农民们的稻田画来为他们做“宣传广告”。
稻田成长期的稻田艺术吸引大批的游客;秋冬后稻谷收获后,又把稻杆变成艺术品,同样实现了稻田的价值。
日本的稻田画激活了种植业,农民的的收入除了来自农产品销售收入外,还可以发展创意农业增加收入。
3、物联网的秘密
其实,物联网在中国农业上的普及率还是很低。尤其是,种植、养殖生产端的运用。
物联网给农业带来2个作用:1)节约成本;2)降低病虫害的损失。
农业物联网在2004年列入日本政府计划。当时日本总务省提出U-Japan计划,其核心是力求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相连,在未来形成一个人或物均可互联、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其中就包括了农业物联网技术。
截至目前,全日本已有一半以上农户选择使用农业物联网技术,这不仅大幅提高了农产品生产效率与流通效率,也有助解决农业劳动人口高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等问题。
同时,日本政府提出,到2020年将农作物出口额提高至1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02.12日元)。届时,日本农业信息技术化规模将达到580亿至600亿日元,农业云技术运用率将达75%。另据报道,日本政府还计划在十年内以农业物联网为信息主体源普及农用机器人,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日元。
4、 发展机器人农业
单纯的机械化;真是弱爆了。农业机器人才是农业的未来。
据《日本农业新闻》2016年10月10日报道,根据日本自民党农林水产业基本方针制定研究小组发布预估数据称,2050年日本农业人口将减半至100万人,其中三成为85岁以上老年人。照此下去,农业人口会减少殆尽。不需要人手的农业已经近在眼前。
该研究小组认为,如果不采取措施,日本国内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陷入危机。除了通过农业教育、研修,培养具有国内外市场视野的管理层以外,生产作业要充分利用外国人和机器人。
日本《东京新闻》7月3日报道,井关农机公司在茨城县的试验场公布了“机器人拖拉机”的信息。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机器人拖拉机可以与人乘坐操作的拖拉机同时进行作业,效率是后者的1.5倍。”
据相关媒体报道,去年日本已启动无人机监视水稻和松林的实验,还可预测水稻收割的最佳时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本已经从1995年的307架增加到现在的2400多架,操作人员14000多人,成为世界上农用无人机喷药第一大国。
日本使用机器人带来的效果有3个:1)工作效率提高;2)减少成本与开支,从而提高产品的利润;3)提高农产品品质,防止人为对农产品的污染。
5、 注重产品包装
人靠衣装,马靠鞍!农产品想要卖出高价也离不开包装与品牌。
日本农副产品品质优良。无论是大路货,还是新优品种,都是色泽亮丽,规格统一,令人赏心悦目。
在市场上,所有待销的农产品都是经过精心整理包装的,没有散装,更没有带泥、带枯叶出售的。农产品的包装箱上都印有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姓名。
白菜有卖整箱的、一颗的,也有切成半颗或四分之一颗的,全都用塑料纸密封包装。切开的白菜如当天卖不掉,晚上就扔掉。辣椒有10个、也有5个一盒的,全都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货架上。萝卜、甜瓜、草莓、樱桃、番茄的漂亮外观和鲜美口味,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建立信任营销关系
信任是品牌忠诚度的条件。对于农业来说,信任度非常低!
日本农产品在流通方面,主要采取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结合的办法,即成立产销联合组织,其主要优势在于使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建立“面对面的相互信赖”关系。
日本的农业经营者经常会邀请消费者来到基地体验种植和生产,让消费者真正知道蔬菜、水稻是怎样种出来。经过不断地交流、互动,从而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7、 体验式农业
体验式农业体现在农业经营者与消费这之间的互动、交流。
但,中国的农业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出在真空。有多少个消费者认识农产品的种植者或养殖者?又多少个消费者亲自到田地里体验过种植或养殖的乐趣?
但,日本在体验式农业上,做得很棒。
日本有个“品尝肥牛大喊大叫大会”大分县的“丰后牛”是日本有名的食用肉牛品种,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耕牛越来越少了。为了有效利用原来饲养耕牛留下来的大片草地,当地人以20万日元为一个认养单位,针对居住在大都市的居民,开展了认养肉牛的活动。并用当地的特色产品作为利息,每年寄给认养主人。
后来,这种活动发展为每年一度的“品尝肥牛大喊大叫大会”。每到秋天,农家邀请肉牛主人到牧场来,酒足饭饱之后,选出100人依次在噪音测定器跟前大喊大叫,根据噪音大小等评选优胜者。不仅如此,凡聚会参与者,皆可通过抽奖获得奖品。当然,奖品是当地特产。这样的活动,受到了城乡居民的欢迎,不仅振兴了畜产业,也使闲置的草地得到了再利用。
8、多渠道销售
中国很多农民的销售渠道比较单一,菜市场、批发市场、菜贩子等等。
虽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又多了一个电商平台。
然而,日本的销售渠道,是满地开花、多元化。其中,日本人销售农产品主要采取6种方式:
1)直销:以产销联合体为主要销售形式;
2)宅配:以专业流通配送到户为主要销售形式;
3)配送:以生协为运作主体,以配送为主要销售形式;
4)专柜:大卖场、超市与有机农场进行订单销售;
5)专卖店:以连锁专卖店的形式进行销售;
6)食品加工厂:食品加工厂与有机农场进行订单销售。
9、标准化赚钱
任何产品都应该有自己的底气。比如:口感、甜度、水分等。这些有1项优势凸显,就有机会卖出高价。
高端、高价是日本农产品的特色。比如日本的天价西瓜,一个西瓜拍出3.1万元。这种西瓜如何能卖出高价呢?标准化!高端的日本西瓜是北海道特产的“田助西瓜”。这种西瓜种植过程非常严格,先播种发芽,再送往温室栽培,白天和夜晚的室温都必须严格控管,100天后收成,西瓜甜度不足11度,就会被销毁。
当然,除了了日本农业的经营之道之外,日本的补贴政策和土地政策也十分重要。但,关键的地方还是每一为农业经营者的思维和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