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竹:“百年老店”与“大米饮食文化推动者”
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处于不发达阶段时,消费者对大米饮食的需求点在量多便宜上;而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步入发达阶段之后,其人均大米消费量是在不断地走低,消费结构和消费诉求呈现出新的变化。
6月12日,日本广岛。天气晴,由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组织,粮油市场报发起的日本大米考察行暨中国粮油企业家俱乐部日本探访活动,第一站来到日本株式会社佐竹。
东广岛市的日本株式会社佐竹总部———水晶大厦,坐落于小城的边缘,几乎看不到行人的公路、稻田以及点缀其间的日本民居,让这个周一的下午显得尤其安静。
从1896年成立到今天,株式会社佐竹一直从事与水稻、大米相关的工作,即使在日本高尔夫行业的暴利时代,仍没有投资其中,而始终坚守大米行业,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美味的大米。
成立的122年间,经过初代佐竹利市、二代佐竹利彦、三代佐竹觉、现代表佐竹利子等几代人的努力和发展,佐竹从一个作坊式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粮食机械设备制造商,产品出口全球150多个国家的“百年老店”。
日本的主食就是大米,日本消费者对大米的饮食需求和欲望,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佐竹在122年服务大米行业的历史中,慢慢地发现并追随着这种变化。”日本株式会社佐竹副总裁福森武谈到佐竹与日本大米产业发展时,首先向到访的中国大米行业专家、企业家聊到了这一点。
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处于不发达阶段时,消费者对大米饮食的需求点在量多便宜上,比如印度尼西亚,人均每年消费大米超过200公斤;而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步入发达阶段之后,其人均大米消费量是在不断地走低,消费结构和消费诉求呈现出新的变化,比如目前的日本,年人均大米消费量仅为54公斤。
福森武还记得,50年前日本的年人均大米消费量还是120公斤。而随着当时日本经济的缓慢发展,消费者对大米消费的要求开始由饱腹变成追求大米外观要白、要亮,当时的日本大 米加工企业也普遍采用抛光的方式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当时间来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稻米供给开始过剩,对大米的核心消费诉求又开始转向好吃、美味。随后安全、放心、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污染、健康、美容等诉求点渐次而来。
同时,清酒、化妆品等开始越来越多地体现大米元素,米糠里的功能性成分也渐渐被保留并送上消费者的餐桌。
在福森武看来,如今的日本大米饮食消费正从追求健康向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方面转变。
“大米里含有杂质在饱腹阶段可以被原谅,而如今则完全不行,大米里含有农药残留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不可想象的。”福森武说。
两次“失败”挫伤产业年过古稀的福森武给到访的中国大米从业者,分享了两个其认为在日本大米产业发展历史中“失败”的案例。
“大米作为主食,对人体健康是非常好的。之前日本消费者对这点的认识度也不够,只把大米作为主食和能量摄入。而大米中含有的水溶性物质———γ-氨基丁酸、脂溶性物质———谷维素,分别对降血压和预防迟滞老年痴呆有积极效果。”福森武介绍说。
如果日本消费者能够在多年前认识到这一点,大米的年人均消费量就不会下降这么快,也不会有如此多的人因为过度摄入其他高能量食物而遭遇肥胖、糖尿病等困扰。 福森武丝毫不掩饰对此的遗憾,他表示,“50年前日本加工出的大米留胚比较多,而随后正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白、亮、美的追求,佐竹发展了自己的技术,过度加工、抛光大米,把大米的功能性成分去掉,只给消费者留下淀粉层,反而把富含的功能性物质作为饲料留给了动物。”另一个让福森武感到“失败”的案例是大米作为快餐的发展滞后,也引发了大米年人均消费量下降。
30年前,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快节奏生活让消费者的快餐需求逐渐放大,而大米作为传统需要精心调制的慢餐,开始慢慢被肯德基、麦当劳“蚕食”原有的需求。
“如果30年前,日本拥有大米作为快餐的技术,我们的年人均大米消费量也不会下降那么快。随着工业化煮饭占比水平的提高(目前日本能够达到30%~40%),以及战后出生的消费者群体来到暮年,人们开始有时间在家里煮饭,日本的大米年人均消费水平在慢慢增加,我们希望可以恢复到70公斤/年/人。”福森武说。
专注大米的佐竹不仅是粮食机械设备的“百年老店”,也是“放眼大米饮食文化”的推动者。
当下,“以提高世界饮食文化为目标”的佐竹,也在大米加工上下游做延展性研究,比如,水稻的基因品种鉴别以及农药、重金属残留检测服务,大米食用品质检测仪器研发,干燥方便米饭、无菌方便米饭、富含γ-氨基丁酸的GABA米等的开发。
佐竹,专注一粒米,百年后,故事还有新篇。
广岛农协:一个小型大米加工厂的“精致”之路
谈起日本大米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池田课长认为,整体需求在更强调安全、美味的同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更注重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产品的产地以及品种,优质产地的特A级大米更受市场欢迎。
坐落在东广岛市的工业区的广岛县农协大米加工厂,周边除了来往的运输车辆,几乎看不到行人在地面上走动。
广岛县年产大米1.6万吨,在日本大米产地中属于中等水平,当地也出产经过日本谷物鉴定协会评出的特A级大米。
广岛县农协大米加工厂,有一条新建的8000吨大米生产线,加上原有的旧生产线,以及糙米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到4万吨,这在当地算是加工能力比较大的企业。
极致的生产管理接待中国粮油企业家俱乐部探访团一行的广岛县农协大米股销售课池田课长介绍说,日本的年大米消费量越来越少,他们正在为市场提供放心安全的大米做着最大的努力。
进入加工车间参观之前,所有的人都要穿上防护服,带上头套和鞋套,并且要洗手、过风。这条新建的小型生产线,采用立体式设计,各生产环节设置有序,几乎一尘不染的环境更让其精致了许多。
加工出的成品粮包装之后,要经 过自动包装生产线上的测重仪和金属测定仪检测之后才能出厂。
其中,金属测定仪最大可检量可达50斤/袋,一旦成品米含有金属物质,测定仪会及时报警,保证了出厂产品的安全。
从加工车间到成品米车间一路走下来,随团而来的大米加工企业家在感叹其现场管理做到极致的同时,也让自身找到了差距和方向。
日本的大米加工企业,精致的不仅仅是规模,更体现在各生产环节对产品把控的精致。
“大米的销售环节,除了其他大米加工企业,广岛县的70%~80%的大米销售由农协来完成。农户的水稻卖给农协的烘干中心之后,由烘干中心将其烘干并加工成糙米,再根据市场需要运至农协的加工厂,经再次加工之后,直接销售给煮饭工厂或者其他流通商,米糠等副产品则由其他企业运走,加工成米糠油或调料。”池田表示。 池田同时介绍说,工厂有350多个产品单品,包括糙米、免淘米、给食米、营养强化米及食品加工用米等等。
日本商超中的大米货架期在一个半月到两个月不等,由销售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
在销售市场上,日本企业也面临很强的竞争,除了本地的其他加工企业,还有外地输入的大米。
“在日本,进入大米加工行业是不需要政府许可的。大米市场竞争激烈主要体现在价格、品种等方面,价格定位更准、品种更好的产品更容易赢得市场。大米加工企业的利润是比较低的,吨米利润约在3%~5%左右。”广岛县农协大米加工厂负责人奥野介绍说。
优质产地米受青睐近年来,日本少子老龄化社会问题越发严峻,同时日本国民饮食文化开始趋向于西洋饮食,近几年日本国 内大米的消费量每年减少约8万吨。
日本政府为了保证农户们的收入、防止大米价格下滑,因此会制定生产目标。
日本农林水产省数据显示,虽然有计划地减少了稻米播种面积,但是由于天气条件良好,因而2016年日本稻米总产量达到779万吨,比2015年增长12万吨。稻米单产超过平均水平,达到5吨/公顷。稻米播种面积减少1.5万公顷,为157万公顷。日本农林水产省继续补贴饲料大米生产,预计食用大米播种面积减少约2.5万公顷,而饲料大米播种面积增长约1.1万公顷。
谈起日本大米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池田课长认为,整体需求在更强调安全、美味的同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更注重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产品的产地以及品种,优质产地的特A级大米更受市场欢迎。包装上也更多偏向2~5公斤包装,10公斤就是超市中最普遍的大米包装量。
日本国际食品工业展:指向食品未来的风向标米制品发展方向受关注
日本食品加工行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也令日本国际食品工业展受关注程度逐步提升。每年展期,都会有大量的外国买家前来寻找商机,称其为“指向食品未来的指南针”并不为过。
6月14日,东京,多云转晴。
从广岛到东京,从空中欣赏过大阪的夜景,我们来到了东京。从东广岛市的“乡村风”到东京的“国际范儿”,街面上并没有想象中的人流如织。
2017年日本国际食品工业展于6月13日~16日在东京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这也是日本探访活动的重中之重。这个比邻而居、以米为食的发达国家,在稻米产业尤其是加工设备制造方面有哪些过人之处,或许在此次国际食品工业展上可见一斑。
自动化机械唱主角1996年建成的东京国际展览中心位于东京都台场附近,是日本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展览中心,整个展览中心面积达24.3万平方米,其中展览区面积为8万平方米。
位于东京核心区的国际展览中心除了会议、展览之外,地下3层、地上7层的多功能建筑体还具备舞蹈、音乐、戏剧表演功能,既可让公众无障碍进入,又能隔绝城市周围的狂热节奏。4条地铁线和两条最频繁使用的列车站———东京站和有乐町站,为展览中心带来了大量的人流。
14日早晨,更多的人流通过东京地下交通体系来到展览中心,拥簇的职场男女有条不紊地进入到这个巨大的建筑,却并未影响到周边居民区的安静,这与后来兴建的国内展览中心远离城市核心区的定位截然不同。
整个展览中心有东西两个展厅,其中西厅有4个展览区,被设计为小型展览区,东厅有6个展览区。本届食品工业展占据了8个展厅,共有来自全球15个国家的789家企业和66个研究机构报名参加。
日本国际食品工业展由日本食品机械工业协会主办,每年一届,至 今已经是第四十届。
今年展会的主题是“指向食品未来的指南针”,在所有参展的企业中,食品加工制造机械、包装填充机械、相关设备部件展示、消毒器械和食品储存运输设备,以及食品原料加工机械等相关企业的占比超过7成,其中又以食品自动化生产相关的机械最多,占到所有参展企业的三分之一。
标准化生产受多国买家关注老龄化加剧的日本,各个行业都面临从业人口不足的尴尬,而且这种情况会随着日本总人口的下降进一步恶化,因此,食品加工自动化成为日本设备制造业深耕的方向。
从和面到下锅都可以由机器完成的面条、全自动饺子机器、全自动寿司机……现场展出的各种自动化机械设备,不仅可以减少对人工的依赖,还能大大提高食品生产的效率和标准化程度。
日本食品加工行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也令日本国际食品工业展受关注程度逐步提升。每年展期,都会有大量的外国买家前来寻找商机,称其为“指向食品未来的指南针”并不为过。
以日本寿司为例,现场展出的自动化机械可以把米饭均匀地摊开在紫菜上,人工只需要按照口味在米饭 中间码上不同的菜码,机器就可以自动包卷、切割,在流水线的最后,出产的是一个个完全合乎规格的手卷寿司。
为开拓中国市场,日本机械制造商们还制造出可以适应包子皮、能包出带褶的包子的自动化机器。
参加此次探访活动的赵明柱,是吉林松江佰顺米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这位做了20多年大米行业的业内人,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去观看展出的各种食品加工“黑科技”。
谈到大米加工设备,赵明柱表示,“大米加工是一个比较短的产业链,在展会上看到了不少大米机械企业的设备,整体感觉大技术水平方面并不比国内设备先进,但在细节处理、设备小型化、人性化设计方面,日本制造商仍高出我们一些。”细分化智能化值得借鉴作为一个举办了四十届的知名展会,日本国际食品工业展在诸多环节都彰显了细节的力量。
专业观众只需要一张名片,就可以完成进场,展会现场设有专门的国际参展商休息区和商用谈判室。从入口进入东京国际展览中心,两边是东、西厅展区,展区外的中间地带不仅设有若干登记处,而且还分布着不少可供观众休息的固定长凳。展厅的二楼 是餐馆和咖啡厅,中午没有时间外出的参展商和观众,不仅可以定外卖,还可以在二楼就餐。
占据8个展厅的本次展览不仅让此次探访活动的企业家们大开眼界,也令随团专家收获颇丰。
一位国内大米设备、工程设计专家表示,此次展会上不仅看到了大米、米饭品质测定仪器,还看到了不少的米制品加工设备、包装设备以及大食品的机械手、输送设备和物流设备。
“日本的设备制造业已经到了自动化阶段,但在传统的大米砻谷、碾米、色选、抛光设备方面,我们基本已经可以与日本平起平坐,并且国内的全自动砻谷机、碾米机具备业界领先水平。而日本部分设备已经走向智能化,在相关领域走得更超前、更细分化。以大米为例,除了传统大米相关设备外,很多的米饭、米制品设备也在此次展会上亮相,这要比国内出现的设备多很多,这也是我此行关注的重点。”上述专家表示。
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以及提高大米供给品质内在需求的提升,未来国产大米加工机械设备制造产业定会走出一条让他人敬佩的道路。
中国大米工业制造,Letuswaita
原文载于《粮油市场报》2017年06月20日B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