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随笔:广岛的另一个面孔
4月11日上午,美国国务卿克里和英法德等国外长在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接引下,参观了广岛和平纪念公园。这是71年前美国向广岛投下原子弹以来,美国国务卿首次到访广岛原子弹轰炸的纪念设施。
然而,当克里等人一脸肃穆走向纪念公园的慰灵碑奉送花圈时,他们很有可能并不知道,除了世界上首个原子弹轰炸城市这一标签外,广岛还有一个面孔不为西方世界广知——它曾经是日本近代化以来一系列侵略战争的大本营、兵工厂和凶残的侵华部队驻屯地。
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战争。同年9月,日本明治天皇“御驾亲征”,将指挥作战的大本营和帝国议会临时迁至广岛。至今,广岛城内仍设有“明治圣迹”等石碑纪念明治天皇以开疆拓土为名发动侵略战争的“武功”。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侵华战争期间,广岛是日本的最主要兵工厂和兵营驻屯地。其中,臭名昭著的广岛第5师团继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后,“七七事变”后再次成为侵华主力部队,在中国犯下累累罪行。
广岛作为日本侵略战争的最重要兵源和军火供应地之一,在二战末期遭到原子弹轰炸并非偶然。二战史料显示,与长崎不同,广岛是美国制定原子弹轰炸作战计划的首选目标,显然与这一城市在日本所发动侵略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密切相关。
但克里等人在广岛接触到的只是1945年8月6日以后的广岛历史——一个被寄托日本“二战悲情”、渲染日本“受害”形象的城市面孔。
因为核爆的惨痛经历,广岛人无疑对战争与和平有更多思索。但遗憾的是,自从安倍政府上台以来,广岛越来越成为日本的一张“公关牌”,而不是真正用来反思战争历史的宝贵存在。
去年8月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出席原子弹轰炸70周年的致辞中,故意漏掉了历次首相致辞都会提到的“无核三原则”。没有什么比这一细节更能揭露:安倍内心对广岛核爆是否有真正的反思、对包括广岛人在内的战争死难者是否有真正的同情和尊重。
日本有一种古老戏剧“能剧”,表演者根据剧情需要,戴上面具,或表现欢乐,或表现忧伤。广岛有另一个面孔,日本当局也有另一个面孔,再怎么装扮,也难掩其真实面目。(新华社记者冯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