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十分必要。日本工程机械行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模仿到创新的复杂过程。这其中包括行业诞生之初对国外生产技术的模仿和代工生产,还包括伴随日本工程机械行业生产规模和市场的扩大,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而来的销售市场的国际化、技术输出和所能获得的垄断优势。
日本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历史与中国最为接近,合理借鉴日本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将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对于解决当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有借鉴作用。
日本工程机械的历史是以二战之后的国家重建为契机,从海外进口工程机械开始的。然而经过50多年发展,其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而且通过各生产厂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增加出口,如今已成长为一个国际性的全球第二大工程机械制造强国。回顾其发展模式和经验,其中,有六大因素促成了现今日本工程机械的崛起。
生产要素:人口红利+高素质人才
日本人口红利大约开始于1930~1935年,结束于1990~1995年,持续了近60年左右时间。1950年,日本劳动适龄人口比例为59.7%,1965年突破68%。而作为人口负债的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直到1985年才突破10%。
在日本人口红利长时间延续的同时,是日本高素质人才的大幅度提高。1961年,日本理工系学生数是28737人,而到1973年则达到了80619人,增长了约两倍。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日本的大学毕业生中,每百万人中工科毕业生是美国的两倍,英国和法国的三倍,而在1959年日本则只是为英国、法国的二分之一左右。高素质且充沛的劳动适龄人口为日本工程机械的崛起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需求条件:内外两个市场的交替接力
20世纪50~70年代日本固定资产投资的高企拉动国内工程机械需求的高速增长,本土市场是日本工程机械的主导市场。在这一时期,日本工程机械完成了进口替代的过程,持续的技术创新使得绝大部分工程机械产品实现国产化,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为后期日本工程机械的出口拓展和全球化发展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随着日本城市化进程的结束,国内市场需求动力逐渐衰弱,出口成为拉动日本工程机械增长的主要力量。由于日本工程机械具备优越的品质和性能,而液压挖掘机、小型挖掘机等产品也非常适合当时欧美等高端消费市场的特定需求,因此在北美和欧洲市场的拉动下日本工程机械出口大幅增长。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再加上与欧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日本工程机械出口市场逐渐转向中国、中东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日本工程机械在内需、欧美市场、新兴市场的交替拉动中实现快速增长。
企业战略: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是不变的主题
在日本工程机械崛起的过程中,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一直贯穿着始末。日本工程机械利用战后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投资,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除超大型和特殊的以外,日本大部分工程机械已实现国产化,而且在性能、耐久性和可靠性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企业内部高效化管理,生产效率的提升也是日本工程机械企业重要发展战略。在日本工业化中后期,效率提高更是消化成本上升和日元升值压力的重要路径。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