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某点不算到某地”,这是中国旅游常常说的一句话。比如“不到兵马俑不算到西安”、“不到外滩不算到上海”之类。那么日本呢?如果要找一个地方来套用这句话,那一定是京都。“不到京都不算到日本”,这句话,千真万确。京都,日本的千年古都;京都,最日本。
京都之美、京都之韵、京都之味,别文再叙,按下不表。这里说说在京都遇到的两位僧人,以及他们与中国的缘份。
9月5日,我们走访了京都两座寺院。一座名气极大,亦属“不到不算”之列,即清水寺。一座名气小些,亦有厚重历史和精彩建筑,叫高台寺。两寺接待分别接待我们的两位僧人,皆有中国缘。
到清水寺时,阳光甚烈,录事大西晶允已在烈日下等候,额头渗出细细汗珠。大西一开口,是挺标准的中文。原来,他在清华大学留过学,学过中文。一见面,他先给我们看了几张照片。原来,他的祖父是清水寺的住持,小时候,祖父接待赵朴初先生,已是僧人的大西在侧。照片上,照片就是他们当年与赵朴初先生的合影。大西的脸上一直挂着谦和甚至有些羞怯的微笑,带着我们参观。我们的话题,有一半倒是围绕着他与中国的缘份。看到大家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临别,有备而来的大西拿出三页稿子。这是他用中文写的文章,题为《我为什么学汉语》。在大家的要求下,大西诵读了他的文章。文章开门见山,说:“我选择学习汉语有三个原因,都跟佛教有关系。”第一个原因,因为他从小在寺院长大。他祖父曾亲眼目睹战争的惨烈,战后便致力于中日友好,与赵朴初先生有深厚的友情。大西从小就有机会与中国朋友接触,使他盟发了学汉语的想法;第二个原因,大西曾到印度旅行,接触了佛教的源头,也使他想了解佛教从印度经中国传入日本的历史,这也需要学习汉语;第三个原因,中日两国僧人在生活习惯上有所不同,也使他想到中国寺院实地了解中国僧人的生活和想法,这当然也必须掌握汉语。大西最后写道:“我希望我对佛教和中日两国建立友好关系做出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大西的汉语写得很流畅,得到了中国记者的一致赞誉。我当场拍下了大西的手稿,问他能不能在中国报纸上发表。大西笑着点头,还是那样谦和而羞怯。
本篇文章来源于京华网 原文链接:http://beijing.jinghua.cn/c/200909/23/n28295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