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其他 >> 正文
日本人体验窑洞住居生活

        最近,我去了两个地方旅行:一个是位于黄土高原西端的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的小村庄——毛寺村,另一个是江西省的庐山。从地理位置来说,这两个地方相隔甚远,但是它们却有着共通之处,那就是在这两块土地上都有着别具一格的建筑。毛寺村的传统住居“窑洞”,是从太古时期就存在的。光这一点,对我们这些外国人来说就已经十分珍贵了。另外,村子里2007年建成了一座小学,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就是以黄土为主要建筑材料。小学是由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的吴恩融教授设计的,听说176万元人民币的建造费中,有150万元是由香港人捐赠的。

  在日本,人们的环保意识日渐高涨,那些不会对环境与人类带来负担的建筑被称为“环境建筑”,成了近年来引人关注的主题。听说这位吴恩融教授也把“环境建筑”作为研究的一个项目,并积极寻找与之相符的建筑材料,用了近1年的时间在黄土高原展开调查,最后决定以黄土为主要建材来建造小学。另外,为了方便孩子们到新建好的小学来上课,他还为村里建了一座新桥,建桥的材料主要使用的是河塬里的石头。

  无论是黄土建成的小学,还是石头建成的大桥,都是建筑界备受瞩目的作品,我此行的目的就是去参观学习。

  走进校舍的时候,外边的温度是摄氏35度,酷热难当,可是校舍内却阴凉舒适。那种阴凉舒适,完全不同于空调吹出来的人工冷气,让人舒服的进去就不舍得出来。

  参观完小学,当地人还带我参观了村里的“窑洞”,我的心被那从太古时期流传下来的舒适住居打动了。当地人告诉我:“冬暖夏凉”是窑洞的魅力所在,这种魅力不走进去是发现不了的。

  想想看:窑洞是100%运用当地的自然素材建造而成,仅从这一点,就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之为中国古代“环境建筑”的典范了。它不仅对健康有益,对环境的负担也很少。

  从当今关注度越来越高的“环境建筑”这个概念来看,黄土高原值得世人瞩目,因为这里每个村庄的建筑都体现了最尖端的价值观。

  然而遗憾的是,这周围并没有黄土建成的宾馆酒店,我们住的是一座使用了普通现代建材的宾馆。出去参观的时候是白天,要是晚上也能在黄土的窑洞里住上一晚,也许会留下更加难忘的回忆吧。

  我接着去了江西的庐山,这片土地上有说不完的文化积淀,但是对于喜欢参观建筑的我来说,最吸引我的是近代建成的庐山别墅群。

  19世纪末,一位意大利青年在庐山开辟了一块别墅地,用了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建造了800栋别墅,其中有600栋保存了下来。能参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等中国领导人出席两次庐山会议时下榻的别墅,已足够令我欣喜了,但是更让人兴奋的是,庐山有200多栋别墅对游人开放,不仅能参观还能住宿,这是庐山别墅的独到之处。

  我这次的庐山之行,就住在由别墅改装成的“庐山宾馆”中,我一边住着一边想象着昔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那样的光景,令我回味无穷。

  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有着各种各样的住居。现在很多地方都把那些住居变成了观光名所,虽然说可以参观,但是却无法尽兴,游客们更希望像庐山那样,能住一住那些凝聚了当地历史与文化的独特设施。

  人们的旅行方式已经从参观很多旅游胜地的周游型,逐渐转变成了围绕着某个主题而展开行程的个性游。住在一个能够体验当地文化的地方,停下来慢慢品味的出游人正与日俱增。我真诚地盼望中国能增加更多这样的设施,因为中国有着广阔的国土和多种风格的民居。要是能一边住宿在一个又一个这样独特的地方,一边继续自己在中国的旅程,那将会多么的妙趣横生啊。

文化录入:贯通编辑B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B 

  • 上一篇文化:

  • 下一篇文化: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化